如果自行解除劳动合同,有经济补偿吗?

发布于 社会 2024-06-25
18个回答
  1. 匿名用户2024-01-29

    有赔偿,没有通知金。

    第四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一)劳动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因为您的终止理由是第 38 条,所以有赔偿。 现在是你通知单位终止,不是他们没有提前30天通知你,钱当然会没了。

  2. 匿名用户2024-01-28

    与雇主协商,如果谈判失败,则启动仲裁程序。

  3. 匿名用户2024-01-27

    劳动者依法单方面解除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合同的,有权获得经济补偿; 但是,如果用人单位主动协商解除,或者依法提前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合同,则不予支付遣散费。

    1. 可以提前30天口头通知员工吗?

    提前 30 天被解雇的员工通常不能得到口头通知。 如雇员在规定的医疗期限届满后仍不能从事原有的工作或雇主安排的工作,用人单位须提前30日书面通知雇员解除与雇员的合同,或向雇员支付代通知金及相应的经济补偿,一般不足以口头解雇雇员。

    企业在以下情况下需要支付遣散费才能解雇员工:

    1、用人单位经劳动合同当事人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劳动者在用人单位工作年限,向劳动者支付相当于劳动者一年工资的经济补偿,最长不超过12个月;

    2、劳动者非因工作原因生病、受伤,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不能从事原工作或者不能完成用人单位安排的工作,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按劳动者在用人单位工作满一年,给予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的孙子女支付经济补偿:

    (一)劳动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2)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条的规定提出解除与劳动者的劳动合同,经与劳动者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的;

    (三)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四)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一条第一款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六)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四款、第五款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47条.

    遣散费应根据在雇主的服务年限和每满一年一个月的工资支付给工人。 超过六个月但不足一年的,按一年计算; 不满半个月的,给予劳动者半个月工资。

  4. 匿名用户2024-01-26

    法律分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规定情形解除劳动合同的,按照劳动者在单位工作年限支付经济补偿,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工资半年以上不满一年的, 按一年计算;不足六个月的,应支付半个月的工资。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一)劳动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2)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条的规定提出解除与劳动者的劳动合同,经与劳动者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的;

    (三)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四)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一条第一款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五)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一款的规定解除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但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改进劳动合同约定条件,劳动者不同意续签劳动合同的情形除外;

    (六)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四款、第五款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5. 匿名用户2024-01-25

    劳动者自愿解除劳动合同是否可以获得补偿,分为两种情况:

    一是用人单位符合《劳动法》第四十六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一)劳动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2)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条的规定提出解除与劳动者的劳动合同,经与劳动者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的;

    (三)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四)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一条第一款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五)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一款的规定解除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但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改进劳动合同约定条件,劳动者不同意续签劳动合同的情形除外;

    (六)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四款、第五款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如果雇主存在上述任何一种情况,那么雇员可以获得经济补偿;

    在第二种情况下,如果用人单位没有违反《劳动法》有关规定规定的法律,那么劳动者就不能获得经济补偿。

  6. 匿名用户2024-01-24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就看哪一方主动出击了。 用人单位主动提出,双方协商同意解除合同的,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 另一方面,如果员工提交请求,则无需付款。

  7. 匿名用户2024-01-23

    如果您提出在雇佣合同到期时不续签合同,雇主无需支付遣散费。

    劳动合同期满,用人单位愿意通过维持或改善原有福利来续签劳动合同,但您不愿意续签的,用人单位无需支付遣散费。

    用人单位在续签劳动合同时,减少了原劳动合同约定的劳动福利,而您不愿意续签的,用人单位应向您支付后续服务年限的遣散费。 每满一年补偿一个月工资,半年以下补偿半个月工资,半年后补偿不到一年半的工资。

    劳动合同期满后,用人单位提出不续约的,应向您支付未来服务年限的遣散费。 每满一年补偿一个月工资,半年以下补偿半个月工资,半年后补偿不到一年半的工资。

  8. 匿名用户2024-01-22

    根据合同的具体规定,您可以参考“职业道德与法律”。

  9. 匿名用户2024-01-21

    如果单位合同到期后不续约,会有经济补偿,如果不续约,一般没有补偿。

  10. 匿名用户2024-01-20

    合同到期时,由于您的原因不续约,也没有经济补偿。

  11. 匿名用户2024-01-19

    合同到期时,如果您不愿意续签,则没有经济补偿。

    这是什么合同,期限只有1个月? 属于一定工作任务完成期限的劳动合同的,根据《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二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支付遣散费。

  12. 匿名用户2024-01-18

    可以去和公司的人事管理谈谈,可以协商续约; 如果你不想做,就不要续签,按照你说的没有经济补偿。

    这也取决于您在合同中约定的内容。

  13. 匿名用户2024-01-17

    是的,但如果公司不与您签订合同,您可以要求赔偿。

  14. 匿名用户2024-01-16

    如果你不想这样做,你就不要在合同到期时续签合同,你也没有经济补偿。

  15. 匿名用户2024-01-15

    如果合同到期且未续签,则无需支付遣散费。

  16. 匿名用户2024-01-14

    劳动合同法

    第三十九条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1)试用期内,证明不符合用工要求的;

    2)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

    3)严重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严重影响用人单位完成工作任务,或者不按用人单位要求改正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第七十七条 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有权请求有关部门依法处理,或者依法申请仲裁、提起诉讼。

    第七十八条 工会应当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对用人单位履行劳动合同、集体合同的情况进行监督。 用人单位违反劳动法律、法规、劳动合同、集体合同的,工会有权提出意见或者要求改正; 职工申请仲裁或者提起诉讼的,工会应当依法提供支持和帮助。

  17. 匿名用户2024-01-13

    用人单位主动与你解除劳动合同后,用人单位每工作一年就给你一个月的工资,如果你有几年的工龄,会补偿你几个月的工资,你主动辞职解除合同。 本单位不承担赔偿责任。

  18. 匿名用户2024-01-12

    这取决于解除劳动合同的原因。

相关回答
15个回答2024-06-25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的规定,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一)证明其在试用期内不符合用工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三)严重玩忽职守、徇私舞弊,对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等一会。

8个回答2024-06-25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遣散费是指用人单位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至第四十四条的规定,终止或者终止合同时,用人单位需要支付的遣散费。 医疗补贴主要针对因病治疗期满后仍不能工作的劳动者,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合同的,除支付经济补偿金的结算外,还应支付医疗补贴。 相关规定如下: >>>More

9个回答2024-06-25

您可以获得双倍的遣散费。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提前30日书面通知劳动者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解除劳动合同: >>>More

11个回答2024-06-25

协商解除劳动合同并获得经济补偿后,离职后仍可申请双倍工资,但必须在一年内申请。 >>>More

20个回答2024-06-25

公司的做法并不违反法律。 但是,它不符合现行劳动就业制度的理念,类似于计划经济时期企业经营社会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