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宏观经济学问题。 寻求解决疑惑

发布于 财经 2024-08-02
14个回答
  1. 匿名用户2024-01-31

    你好,我以前读过 Mankiw 的书,我在这里给出我的拙见:

    1.书中的不变GDP是指总的不变,而不仅仅是被破坏的部分,即在200个面包中卖出199个面包所得到的GDP,不会因为坏的面包而减少或增加。

    2.我认为书中说“企业的利润不会因为额外支付工资而减少”是作者假设的前提,否则作者后来得出的GDP总量增长就不清楚了,另外,更多的支出是由于企业省粮,企业买面包, 所以会有更多的支出 GDP的公式可以写成总收入的公式或总支出的公式,这两者都在这里增加,所以GDP增加......

    这里判断GDP是否发生变化的关键是要把握总收入还是总支出发生了变化。

    希望它对你有用,呵呵......

  2. 匿名用户2024-01-30

    呵呵,从前面有点问题。

    您称之为企业所有者的利润是从年收入中扣除成本(包括支付给工人的工资、损失)获得的净利润。

    所以你说的面包变质了,总收入没有变化,实际上是在计算你的开支损失,否则,如果面包没有变质,总收入应该会增加。

    在GDP不变的情况下:要么降低工人工资,要么增加企业利润; 要么增加工人的工资,要么减少企业利润。

  3. 匿名用户2024-01-29

    我没有读过Mankiw的书,但我是这样理解库存的:GDP实际上是衡量社会在一段时间内的实际产出的指标,也就是说,所有的产出都应该包括在GDP中,那么库存应该是企业可以销售,但由于各种原因没有销售的产品或服务, 但它也算作这一时期的实际产出,所以应该以库存的形式计入GDP,换句话说,就是购买自己的产出。问题1,无论产品是否破损,在成为存货时就已经计算好了,因此GDP保持不变; 问题2,如果把存货卖一次算GDP就重复计算,当然,如果存货用在卖货阶段,比如劳务,那么存货就应该卖得更高**,收支必须平衡。

  4. 匿名用户2024-01-28

    购买量为g,改为g,当,购买量增加。

    g,表示收入也增加了g。 收入的增加反过来又增加了边际消费倾向。 这种消费的增加再次增加了支出和收入。

    第二轮增加的消费是MPC(MPC G)。 之后,它会无限堆叠。 那么总收入的变化 y=(1+mpc+mpc +mpc cubic+..

    g y g = 1 + mpc + mpc + mpc 立方 + .根据代数知识,可以用y g=1 1-mpc代替。 在这个问题中,mpc=,那么y g=10,从5500到6000的收入是y=500,g=50应该带进来,所以**应该花50亿元。

    字迹几乎要痛死了,各种奇怪的符号,乞求。

  5. 匿名用户2024-01-27

    1、a。因为短期自发消费大于零,即短期消费曲线具有正纵向截距,边际消费趋势小于1,即斜率小于1。

    2、a。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曲线的斜率变小,所以它不是一条直线。

    3、d。从第二个问题继续,在自发消费的前提下,随着边际消费倾向的降低,平均消费倾向下降。

    4、b。传递原点表示自发消费为零,因此长期边际消费倾向等于长期平均消费倾向,并且是恒定的。

    5、c。这就是相对收入假说的所谓“棘轮效应”。

    6、d。持久收入假说(也称为永久收入假说)是由弗里德曼提出的。 莫迪利亚尼的生命周期消费理论,以及杜森贝里的相对收入假说。

  6. 匿名用户2024-01-26

    如果只考虑货币需求问题,而不考虑货币供应量,假设货币供应量是外生的,进行局部均衡分析,减税增加货币需求,货币供应量保持不变,所以利率上升,LM上升。 需要注意的是,LM曲线代表的是货币市场的均衡,而不是对货币的需求。

    PS:在我看来,这个问题很不平凡,提问者只是在做脑筋急转弯,把货币主义的货币需求函数应用到凯恩斯主义的IS-LM模型上是不是很有意思,货币的定义是不同的,凯恩斯说的是M1,弗里德曼说的是M2。 以后遇到这种题目,可以理解,也不用担心,不会用在考试、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研。

  7. 匿名用户2024-01-25

    楼上的答案是没问题,但这里的货币需求函数l(r,y)完全是凯恩斯主义的观点,根本不是货币主义的观点,货币需求函数包括l1=ky(交易动机和审慎动机)和l2=-hr(投机动机),l=l1+l2,这被推到分析包括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陷阱,这怎么变成了货币主义的观点我也喝醉了, 不要颤抖。

  8. 匿名用户2024-01-24

    如果你把汇率和利率看作**,就很容易理解了。 随着货币需求的增加,利率(**)上升或汇率(**)上升。

  9. 匿名用户2024-01-23

    我不是经济学专业的学生,我只是一个高中生,但我可以给自己一个更正确的意见。

    对于4,首先要知道的是**是什么? **它是人民的代表,不管是剥削统治还是人民民主,那么它就有指挥的能力,而且这种能力是权威的,这意味着个人很难反抗。 远非如此,简而言之,就是站在制高点上,观察整个经济形势,可以通过经济或货币手段影响市场,这种影响是巨大的。

    所谓财政政策的出台,不过是无偿资本的注入,而经济危机往往不同于通货膨胀,所谓金融危机伴随着“少钱”,是资本积累极端表现的结果。 凯恩斯主义是通过大力向市场注入资本来实现的,顺便说一句,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市场都已经过时了。

    对于5,不明白! 但我可以告诉你,经济实际上是一个非常普通的东西,这些经济理论大多是由西方经济学家编造的。 但它们是什么? 如果他们连资本世界的本质矛盾都看不见或不想承认,他们怎么能控制经济呢?

    以上都是个人对经济的看法,与马克思主义以外的任何理论无关。

  10. 匿名用户2024-01-22

    正如你所说,现在的情况是微观通货膨胀。

    人民币的相对价值因价格而下降**。

    首先,利用紧缩的财政政策,将IS曲线向左移动,这起到了压缩需求的作用,当需求被压缩时,需求就会下降。

    具体来说,您可以减少**费用或增加税收。

    此时,IS-IM利率上升,收入下降。

    然后向右移动扩张性财政政策IM曲线。

    此时,IS-IM曲线利率下降,收益上升,与之前的政策相呼应,可以达到涨跌,进入新的市场均衡。

    这可以防止利率过高而无法避免经济衰退。

    具体来说,可以通过在公开市场操作中出售债券来降低再贴现率,并降低法定准备金率。

    这样做的意义在于防止过度财政紧缩导致经济衰退。

  11. 匿名用户2024-01-21

    根据费舍尔方程,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预期通货膨胀率,因此,(1)加拿大通货膨胀严重。

    2)由于加元的持有者会购买美元以保护他们的购买力,因此美元的供应量会增加,美元会相对升值,加元会贬值, 3)不,因为实际利率相等,它们之间没有利差,存款的实际购买力在哪个国家是一样的, 换句话说,最终的财富总量保持不变。

  12. 匿名用户2024-01-20

    1.加拿大。

    2.加拿大的。 3.不,需要使用不同的实际利率才能从利差中获益,虽然两国的名义利率相差4%,但从加拿大收到的利息被带回美国,然后按4%的通货膨胀率换算回美国,所以没有套利。

  13. 匿名用户2024-01-19

    因为,如果对私人储蓄减税,收入就会下降,赤字就会增加,前提是支出保持不变。

    另一方面,如果你需要征收更多的税款来减少赤字,那么私人储蓄就会减少,因此很难同时实施它们。

    当涉及到哪些投资更有效时,需要考虑灵活性,如果人们通过减税增加投资比通过减少赤字增加投资更有弹性,那么就应该减税。

    否则,您可以自己将其推下。

  14. 匿名用户2024-01-18

    总需求曲线是通过从 is lm 曲线中减去 r 来计算 p 和 y 之间的关系。

    是:代入 c i g nx y=80+,1y+750+简化。

    is:lm:替换 m 600 p=

    减去 r is-lm* 得到 1500 p=这是总需求曲线,我们可以看到 p 与 y 呈负相关。

    p=1 代入得到 y=4000 带回 is 或 lm 可以得到 r=c=80+ i=350-2000* nx= 或 nx=y-c-i-g=0

相关回答
6个回答2024-08-02

一是宏观经济运行总体稳定。

主要宏观调控指标处于合理区间,今年上半年GDP增速已连续12个季度保持在区间内。 >>>More

7个回答2024-08-02

宏观经济学是指宏观层面的国民经济,包括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总量、国民经济的构成(主要分为GDP部门和非GDP部门)、产业发展阶段和产业结构、经济发展程度(人类发展指数、社会发展指数、社会福利指数、幸福指数)。 宏观经济学是指总体经济活动。 它是指整个国民经济或整个国民经济及其经济活动和运行条件,如总供给和总需求; 国民经济的总价值及其增长速度; 国民经济中的主要比例关系; 价格的一般水平; 劳动就业的总体水平和失业率; 货币发行的总规模和增长率; 进出口总规模**及其变化等。 >>>More

15个回答2024-08-02

Mimi0cat 走在正确的轨道上。 GDP仅限于一个国家的地理范围,不包括其他国家生产的产品的市场价值。 >>>More

8个回答2024-08-02

最典型的是每年GDP增长的百分比。

7个回答2024-08-02

例如,房产税的征收将控制房地产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