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苏冷战对二战后国际关系发展有何影响 5

发布于 国际 2024-08-20
12个回答
  1. 匿名用户2024-02-01

    冷战(1945-1990)只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集团(即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员国)与以苏联为首的东方集团(即华沙条约组织成员国)之间的政治和外交对抗。 该术语起源于 1947 年 4 月 16 日伯纳德·巴鲁克在南卡罗来纳州哥伦比亚市的一次演讲。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形成了东西方两大集团。 这两个群体由于不同的政治信仰而相互敌对。 由于双方的军事力量都非常强大,拥有数百万的军队和数万枚核弹头,而且使用这些军事力量可以彻底毁灭地球数次,所以没有人敢动用军事力量发动战争。

    然而,他们都想削弱对方,直到他们把它打倒,所以他们诉诸了除军事行动以外的一切手段。 这包括:经济封锁、政治供给、颠覆性破坏、军备竞赛等。

    虽然两组人之间没有直接的枪战,但实际上他们处于战争状态。 美国参议员伯纳德·巴鲁克(Bernard Baruch)称这种状况为“冷战”,以区别于使用真枪弹药的“热战”。

    冷战改变了世界格局,形成了美苏两极格局。

    然而,由于1991年苏联解体。 当前,世界暂时形成了一个超级大国和许多大国的世界格局。 它正朝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

    遏制美国霸权主义有多强。

  2. 匿名用户2024-01-31

    世界格局已经朝着两极化的方向发展,形成了两个对立的阵营,即北约和华沙条约组织,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相互对立。 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采取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敌对方式,美国徒劳地寻求统治世界。 (去读9本历史教科书。 )

  3. 匿名用户2024-01-30

    俄美关系的发展非常复杂,但新冷战永远不会发生。

  4. 匿名用户2024-01-29

    房东你好! 通过实施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振兴西欧经济,增强资本主义阵营的力量,对抗社会主义阵营。

    “马歇尔计划”是“冷战”破坏政策的经济表现。

    马歇尔计划是第二次世界大战。

    后美国对欧洲的援助计划,也称为欧洲复苏计划。 1947年6月5日,美国国务卿。

    乔治·马歇尔(George Marshall)在哈佛大学。

    演讲首先提出了一个帮助欧洲经济复苏的计划,因此得名马歇尔计划。 他说,当时欧洲经济正处于崩溃的边缘,食品和燃料等供应极度稀缺,需要进口的远远超过其支付能力。 如果没有大量的额外援助,将出现非常严重的经济、社会和政治危机。

    他呼吁欧洲国家主动制定经济复苏计划,美国用过剩物资援助欧洲国家。 1947 年 7 月至 9 月,英国、法国、意大利、奥地利、比利时、比荷卢经济联盟、瑞士、丹麦、挪威、瑞典、葡萄牙、希腊、土耳其、爱尔兰、冰岛。

    16个国家的代表在巴黎举行会议,决定接受马歇尔计划,成立欧洲经济合作委员会,并提交了一份一般性报告,要求美国在四年内提供224亿美元的援助和贷款。 1948 年 4 月,德国西部占领区和的里雅斯特自由区也于 1948 年 4 月 3 日宣布接受美国国会。

    随着《对外援助法》的通过,马歇尔计划正式实施。 该计划的最初期限为五年(1948-1952),但在1951结束时,美国宣布将提前结束,取而代之的是“共同安全计划”。美国共向欧洲拨款1亿美元,其中88为赠款,其余为贷款。

    在马歇尔计划实施期间,西欧国家的GDP增长了25%马歇尔计划是战后美国对外经济和技术援助中最成功的计划。 它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以及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建立,为西欧的联盟和经济复苏做出了贡献。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5. 匿名用户2024-01-28

    第二次世界大战。

    后来,雅尔塔体系(双极模式)形成

    冷战政策:二战结束后,美国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位居世界第一,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扩大,但美国不得不面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

    美国领导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采取敌对行动,除了武装打击外,还不惜一切手段“遏制”共产主义,这一政策被称为冷战政策。 具体表现形式:政治上是杜鲁门主义,经济上是马歇尔计划,军事上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杜鲁门主义:1947年3月,杜鲁门在国会发表讲话。 他的“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强对别国控制的纲领和政策被称为“杜鲁门主义”。

    它的颁布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和美苏冷战的正式破裂。

    开始。 美苏冷战局势的形成:美国从杜鲁门主义出发,推行“马歇尔计划”(即“欧洲文艺复兴计划”),在经济领域援助西欧,在军事领域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苏联采取了针锋相对的措施,并制定了华沙条约组织。

    至此,美苏冷战局面终于形成。 美国和苏联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对峙。

    苏美霸权:20世纪50年代的赫鲁晓夫。

    在担任苏联领导人后,美国和苏联争夺霸权长达30多年。 苏联于1991年解体。

    它标志着美国和苏联之间长达半个世纪的两极格局的结束。

    影响:负面影响:美国和苏联争执不下,世界局势长期不稳定。 两大集团的积极作用,均势,防止爆发新的大战。

  6. 匿名用户2024-01-27

    答:二战后美苏“冷战”的出现,促进了两极格局的形成。同时,在全面冷战之下,也存在着局部的“热战”。

    积极影响:有利于缓和世界紧张局势,避免爆发新的世界大战。 这种建立在大国间均势基础上的国际秩序,虽然不能消除冲突的根源,但使大国的行动基本上没有超出各自的势力范围。

    负面影响:美苏为了谋求霸权,长期进行军备竞赛和地区争夺,导致世界长期紧张动荡,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7. 匿名用户2024-01-26

    在冷战的背景下,美国和苏联势均力敌,避免了近半个世纪以来爆发新的世界大战。

    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长期共处的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吸取了彼此的经验教训,并加以进行内部调整和改革,促进了世界的整体发展。

    面对两极对抗,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组成了不结盟运动,不结盟运动逐渐发展壮大,第三世界由此崛起。

    美苏冷战:冷战(1945-1990)见证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即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员国)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即华沙条约成员国)使用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手段,以遏制共产主义对抗模式。

    冷战的主要特点:

    1.美苏之间没有直接的战争冲突,而是通过培养代言人而在世界上发动的局部战争;

    2.科技竞争激烈;

    3.双方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形成了多国对抗。

    4.冷战持续了44年。

    冷战期间美国的主要政策:

    1.在政治上,引入了“杜鲁门主义”,并在世界各地进行了反苏扩张;

    2.在经济上,“马歇尔计划”的实施是为了支持饱受战争蹂躏的欧洲,培养反苏势力;

    3.在军事上,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的成立是为了在东线遏制苏联。

    冷战期间苏联的主要政策:

    1.在政治上,它组织了“共产党情报局”,与社会主义大国联合起来对抗美国的冷战战略;

    2.在经济上,组织了“经济互助委员会”,向东欧提供经济援助;

    3.在军事上,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成立,与北约形成了两次重大的军事对抗。

  8. 匿名用户2024-01-25

    说白了,这两个强国在窝里打仗,那些小国趁机恢复民族解放。 (当然,你不能在考试时写)。

    所谓冷战,不是出兵,而是通过经济政治手段相互抵制,当时二战刚刚结束,各国都在复苏,当然不想打仗,所以以“冷战”的形式引入。

    以下是书中的话:

    首先,在标志着美苏冷战开始的“杜鲁门主义”之后,美国推出了对欧洲、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经济援助计划,也向西方国家提供了经济援助,即“马歇尔计划”。 (尽管美国的目标是控制欧洲,但他仍然帮助欧洲度过经济困难。 与此同时,苏联还向东欧国家提供了援助,被称为“莫洛托夫计划”。

    但这里必须明白,美国和苏联都不是好老人,经济援助什么的都是基于自己的利益)。

    二是战后民族独立浪潮。

    两大阵营(美国和苏联)对峙的世界格局有利于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苏联积极支持和大力协助殖民地的民族斗争,以巩固自身安全。

    为应对冷战格局,发展中国家采取了积极主动的战略,发起了“不结盟运动”。 万隆会议提出了“和平共处、友好合作”的十项原则,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主权和经济利益。

    冷战、美苏争夺霸权、两大阵营的更迭,削弱了美苏的内部控制,也推动了国际政治格局从两级到多极化(第三世界的形成)。

    20世纪80年代末,苏联领导人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宣布“新思维外交”,他不会干涉东欧国家的事务,并给予东欧国家摆脱苏联控制的条件。

    苏联的不干涉态度促进了两德的统一。

    冷战的结束以苏联解体为标志,因此许多国家在解体后独立)。

    冷战后,和平与发展成为新时代的主题。

  9. 匿名用户2024-01-24

    世界陷入动荡,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和政治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最终结果是世界形势向多极化发展。

  10. 匿名用户2024-01-23

    原因:主要是由于美苏在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对立。 美国最终将通往世界霸权之路的障碍归咎于共产主义和苏联,对苏联采取了遏制政策; 苏联对此进行了反击,并采取了相应的对抗政策,这进一步加剧了双方的对抗。

    特点: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集团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思想、甚至科技领域的对抗和竞争。 这种对抗和竞争的状态不是武力的直接对抗,而是其他一切。

  11. 匿名用户2024-01-22

    二战期间,美国和苏联是盟友,二战后,美苏的共同敌人——法西斯主义垮台,意识形态问题(一个是资本主义,另一个是社会主义)上升到主要矛盾并开始敌对行动。

  12. 匿名用户2024-01-21

    1.遏制东方集团的意识形态宣传。 比如麦卡锡政策、铁幕演讲、遏制政策。

    2.直接向共产主义宣战,例如杜鲁门主义。

    3.通过贷款、援助等方式宣传自己的意识形态,如马歇尔计划。

    4.在经济上,美国采取了各种手段来镇压苏联。 首先,实施出口管制。 二是加强对高新技术转让的控制。 第三,控制国际****。

    5.在军事上,美国通过其核优势和军事联盟威慑苏联,并加剧军备竞赛以推翻苏联。 在杜鲁门之后,艾森豪威尔**奉行“大规模报复战略”,试图通过发展核武器和在美国操纵下围绕苏联建立军事联盟来“遏制”所谓的“共产主义歼灭主义的扩张”。

    6.在意识形态上,美国为了颠覆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发动了宣传攻势和心理战。 心理战被称为“第四种”,在外交政策中与政治、经济和军事因素一样重要。

相关回答
9个回答2024-08-20

不,如果你仔细想想,19 世纪之前没有世界大战,因为没有客观条件可以打()。 >>>More

20个回答2024-08-20

从目前来看,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可能性不大。 >>>More

8个回答2024-08-20

马歇尔计划被用来恢复经济,北约成员资格得到加强,法德和解和欧洲共同体的建立为欧洲统一奠定了基础。

15个回答2024-08-20

二战后,德国分裂为两个国家,东德为社会主义国家,西德为资本主义国家,直到1990年10月3日00:00德国再次统一。

9个回答2024-08-20

“三位军事战略家”是指我军的三位元帅; “半”是指蒋介石军队一方的白崇禧将军。 这三位元帅参加过多次战役,新中国成立后也受到民国的称赞,三位是中国历史上当之无愧的军事战略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