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约瑟问题”的解决办法是什么? 也就是说,如何摆脱我国科技落后的帽子,或者如何使科技与经济和谐发展、同频共振? 科学发展的实践一再证明,人是第一生产力的先行者,科技人才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
1996年11月至1997年8月,我国开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计算结果显示,中国公众对科学对社会影响的理解比例为3 3,了解科学研究过程的比例为2 7, 而科学素养的比例仅为0 3。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世界科学报告》,日本每1000人中科学家和工程师的人数为4 7人,美国为3 8人,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为2 8人,欧洲共同体12个国家为1 9人,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或地区为1人。 而中国只有 0 4 个。以上两组数字对破译“李约瑟问题”颇有帮助,正是因为西方发达国家在人才数量和素质上具有绝对优势,才使科学技术走在世界前列,可想而知,一个缺乏科技人才的国家,必然会陷入科技落后的尴尬境地。
应该指出的是,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缺乏扎根和探索的科学思想,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历史和社会根源。 中国科学家与外国科学家在素质上没有明显差距。 美国社会科学家朱克曼曾分析过313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发现在杰出的科学家中,有不少名师接受过指导,仅英国的卡文迪许实验室就诞生了17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在分析中国没有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原因时,有人认为西方科学有“求异”的优良传统,所以总是刻意寻求创新。 然而,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视“留一”和“一”的思想控制,严重影响了科学的萌芽,抑制了人们的创造精神。 如今,世界人民都清楚,科学技术是奠定21世纪基调的主题,它能否成为一个民族的兴奋甚至关注,是否应该最集中于思考什么、欣赏什么,这与“李约瑟问题”的难点和解决是一样的。
科学兴衰的关键是**? “李约瑟问题”带给我们的启示及其解决办法,要清晰清醒,就是要以战略眼光和任务,大力耕耘科学精神赖以生存的肥沃土壤,大大加快科技人才培养步伐,切实把它作为我们伟大而古老的中华民族自立的钥匙链和杠杆环节在世界强大的对手中。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赶上先进,重塑辉煌,迎来日新月异的科学春天和花鸟芬芳!
-
1.李约瑟问题,由英国学者李约瑟(1900-1995)提出,他在15卷本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正式提出了这个问题,主题是:“古代中国虽然对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了许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现代中国没有发生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 1976年,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斯·博尔丁(Kenneth Boulding)称其为李约瑟问题。
2、不少人进一步宣扬李约瑟问题,出现了“中国矿渣英碧国的现代科学为何落后”、“中国为何近代落后”等问题。 关于这个问题的争论非常激烈。 中国著名学者钱学森曾提出著名的“钱学森问题”,这与李约瑟的问题一样,是对中国科技的关注。
3.李约瑟问题又称李约瑟难题,李约瑟问题。
4.“李约瑟的问题”是中国研究领域的核心课题之一。
日本海军在二战中确实创造了许多惊人的壮举,无论是日本海军还是整个日本民族,它的崛起之路都是一个从落后成为大国的过程,而这个过程非常值得中国借鉴和反思,因为中国和日本在历史上有太多的相似之处和联系。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