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恒,生于东汉三年(公元78年); 卒于永和四年(公元139年)。 平子字,南阳习(今河南南阳市石桥镇)人,汉族人。 他是中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制图师、诗人和汉代人,为中国天文学、机械技术和科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由于他的杰出贡献,联合国天文组织曾将太阳系中的小行星1802命名为“张恒兴”。 此外,三国、隋朝、近代历史上都有与张恒同名的人物。
-
张恒(78-139),原名平子,是南阳习(今河南南阳县石桥镇)人。 他是东汉伟大的天文学家,为中国天文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数学、地理、绘画和文学方面,张恒也表现出非凡的天赋和广博的知识。
张恒是东汉中期浑天学说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指出,月亮本身并不发光,而月光其实是日光的反射; 他还正确地解释了月食的原因,并认识到宇宙的无限性以及行星的速度与它们与地球的接近程度之间的关系。
张恒观测并记录了2500颗星星,创造了世界上第一个可以更精确地执行天体现象的漏天仪,第一个测试第一个的仪器——风土动仪,还创造了导引车、自动记忆鼓车、飞了几里的木鸟等等。
张恒共著有32部科、哲、文学著作,其中就有《灵仙》《灵仙图》等天文著作。
为了纪念张恒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个陨石坑命名为“张衡陨石坑”,将小行星1802命名为“张衡小行星”。
20世纪中国著名作家、历史学家郭沫若评价张恒:“如此全面才的人物,在世界历史上是罕见的。 ”
-
张恒(78-139),字平子。 汉族,南阳习(今河南南阳市石桥镇),南阳五圣之一,与司马相如、阳雄、班谷,称汉夫四主。 他是中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和作家。
著作:在天文学上,著有《灵仙》《浑天仪插图注解》等,数学著作有《计算论》等,文学作品以《二经傅》和《桂天傅》为代表。 《隋书经记》有14卷《张衡文集》,失传已久。
明朝张朴编纂《张和坚文集》,收录《汉魏六代百零三家文集》。
张恒为中国天文学、机械技术和科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发明了浑天仪和地球动力仪器,是东汉中期浑天仪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 被后人称为“木晟”(柯晟),因其杰出贡献,联合国天文学组织将月球背面的一个陨石坑命名为“张恒陨石坑”,太阳系中的1802号小行星被命名为“珂恒星”。 后人为了纪念张恒,在南阳建造了张恒博物馆。
-
张恒(78 139),原名平子,汉族,南阳习(今河南南阳市石桥镇),中国东汉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制图师、作家、学者,在汉代官至尚书,为我国天文学、机械技术、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由于他的杰出贡献,联合国天文组织曾将太阳系中的小行星1802命名为“张恒兴”。
-
1.张恒(78-139),字平子,生于南阳县习县(今河南省南阳市石桥镇)。 他是东汉杰出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物理学家、作家,蜀郡太首张侃的孙子。
2、出身孝顺,先后担任过郎中、太师灵、师中、和坚。 晚年,因病进入宫廷当学者。 永和四年(139年),圆寂,享年六十二岁。 北宋时期,他被授予习县称号。
3、张恒是天文学《灵仙》和《浑天仪图》的作者; 数学著作包括《算术理论》; 文学作品以“二靖苑”、“桂天苑”等为代表,与司马相如、杨雄、班固一起被称为“汉夫四大爷”。 《隋书》和《隋朝编年史》中有14卷《张恒基》,现已散传。 明代学者张浦编纂了《张和剑集》。
4、张恒为中国天文学、机械技术和科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发明了浑天仪和地球动力学仪器,是东汉中期浑天仪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 为了纪念张恒,后人在南阳建造了张恒博物馆。
-
张恒(78 139),原名平子,汉族,南阳习(今河南南阳市石桥镇),中国东汉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制图师、作家、学者,在汉代官至尚书,为我国天文学、机械技术、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由于他的杰出贡献,联合国天文组织曾将太阳系中的小行星1802命名为“张恒兴”。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人物结夫,数半山、振文、冯景国公。 世人也被称为王景功。 北宋福州临川人(现江西省东乡县上池村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学者、诗人、作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大师之一。 >>>More
林青轩,笔名秦青、林丽、林大北等。 台湾高雄人,1953年出生。 毕业于台湾世界新闻无直学院,曾任台湾《中国时报》海外版记者、《商业时报》经济记者、《时代杂志》主编。 >>>More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现代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素有“人民美术家”之称。 老舍是满族正红旗人,父亲是满族护法,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时阵亡。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