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出台了《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 根据规划,到2015年,建成一批高效、规模化、现代化的跨区域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培育一批具有较强资源整合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企业,广泛推广冷链物流核心技术,初步建成布局合理、设施设备先进、上下游凝聚力强、 完善的农产品功能、运营管理标准、技术标准和健全的冷链物流服务体系。
到2015年,全国冷库总容量将在现有880万吨的基础上增加1000万吨,并建成一批高效、规模化、新技术的跨区域冷链物流配送中心。 果蔬、肉类、水产品冷链流通率达到以上%,冷藏运输率提高到左右%,流通环节产品衰减率降低到小于%。
前瞻网《中国冷链物流行业市场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根据国际经验,冷库容量与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呈现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当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8000美元时,冷链设施建设与冷链物流发展进入快速增长期。 根据罗兰贝格的购买力评估方法,2013年前后我国可比人均可支配收入将达到8000美元,冷链物流将进入快速发展期。
-
中国的冷链物流始于20世纪60年代,主要对象是肉类、家禽和水产品。 当时,为保证市场和调节淡季,在我国主产区和大城市建设大型冷库,并由铁路冷藏车和河水运输冷藏船连接。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20世纪90年代中期,连锁超市出现在上海、北京、广州等大城市。 零售终端制冷链的装备和完善,加速了制冷链各环节设备、技术的开发、制造和建设进程,真正意义上的现代食品制冷链开始在我国出现和发展。
国外冷藏运输兴起于19世纪上半叶的欧美,距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 发展时间的差距也决定了我国的冷链物流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冷藏率和管理水平上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近年来,我国冷链基础设施快速增长,但与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相比,冷库、冷藏车等资源人均份额依然较低,部分基础设施陈旧、分布不均,亟待升级。 冷藏运输是冷链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冷链物流主要集中在铁路和公路运输,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冷链物流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全国共有铁路货车10000辆, 冷藏车6152辆,占铁路货车总数的不到1%。道路上的冷藏车数量约为50,000辆,仅占货运车辆。
从运输方面看,由于我国铁路资源的限制等因素,铁路冷藏运输和公路冷藏运输难以协调,严重影响了冷藏运输的效率。
总的来说,我国冷链物流市场的供给缺口非常大,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因此冷链物流行业的前景非常广阔。
解决当前行业存在的问题的方法:
1、建立完善的冷链物流体系; 2、加大冷链设备投入力度; 3、加快发展冷链第三方物流企业; 4、建立规范的冷链物流体系; 5、提高冷链物流信息化程度。
-
让我们以成都为例。 冷链物流在成都依然不行。 如果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下一刻的发展可以说是非常好的。 挺好的。 我只知道成都和四川。 我对其他西方地方了解不多。
-
别的不说了,从战略上讲,要大开发西部地区,交通是必要的,西部交通严重受阻,没有,今年只建了几条铁路,如果能把0巴缅两国抓好,就能解决西部地区出海口的问题, 以及是否有利于西部地区全面发展,又能振兴中国整体战略态势,另辟蹊径增加影响力,走出印度洋,影响南亚和中东,以免被马六甲扼杀。
-
东部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向西部移动。
-
农产品是一个比较大的概念。 目前,中国仍进口较多的主粮。 在国外比较受欢迎的是谷物和豆类。
据我所知,东北地区,特别是黑龙江,由于农产品的多样化和质量,一直是出口粮类的重要地区。 此外,辽宁省大连市的谷物出口加工区也是东北地区较大的出口农产品加工基地。
当然,考虑到西部的后发优势,甘肃、新疆、内蒙古等国家是这些产品的主要产区和出口区。
目前尚无定量数据支持,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
据09年数据显示,环渤海地区和泛珠三角地区农产品出口量最大,约占全国农产品出口总值的70%。 从省份来看,山东是农产品出口最多的省份,其次是广东和江苏。 后排是上海、北京、福建、浙江和辽宁。
所以,这些地方的农产品必须得到发展。
-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农产品的成本结构:种子、化肥、农药等材料费用,直接生产和人工的劳务报酬,固定资产折旧,农田基本建设,企业管理的物质费用和劳务报酬等等。
国内**高于国际**的主要原因是:1人工成本。
因为比如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农产品机械化生产比例很高,也就是基本都是机器生产的,种菜收割的人力很少,这部分人工成本被电费和折旧费所取代,除了基本工资, 有保险、公积金、生产过程中意外损坏赔偿等一系列费用,所以机器生产节省了大量资金,其次,客观上,发达国家的财政部门会补贴农业生产和农民。而且数量可观,因此他们的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有很大的优势。
2.目前,我国对农业和农民的一流补贴还能跟上,但对于农业研发来说,研发投入其实很小,资金不足,导致我国农业进步不够,像一些产品一样。
浪费率很高,人们的玉米从叶子到玉米粒再到玉米芯,造纸、食用、炼油都得到了充分利用,产出比高,自然产量相对较低。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1提高农产品机械化生产率。
2.投资研发部门。 3.
补贴农民。 4.除了生产部门,加工生产部门也要培养,这部分国外工作的附加值非常高。
-
1.食品,包括谷物及其制品,基本上已经失去了比较优势。 粮食产品是土地密集型产品,中国人均土地资源率相对较低,不具备竞争的天然禀赋优势。
目前,我国仍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只有大米、粗磨玉米和小麦混合物和团聚体。
2.肉类及其制品一直比活体动物具有比较优势。 目前,我国生猪等畜产品大多为散养养殖户,劳动力资源比较优势。 相关产品的加工产品由于国内消费偏好的影响,也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
3.石油产品的比较优势发生了重大变化。 其中,固体固定植物油和含油种仁和果实由比较优势变为比较劣势。
4.园艺农产品仍具有比较优势。 园艺农产品主要包括各种水果、观赏树木和蔬菜,其中大部分是劳动密集型农产品。
中国在劳动密集型产品方面具有比较优势:除干果、鲜果和坚果失去比较优势外,其他类别都保持比较优势。
5.纺织纤维已经失去了比较优势。 主要原因是植物纤维和黄麻纤维已经从具有显着的比较优势变成了失去比较优势。
棉花和丝绸原本是中国比较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但由于1990年代以来国内需求激增和生产成本不断上升,1995年前后两者都失去了比较优势。
加入WTO对中国农产品的影响 加入WTO对中国农产品的影响是双重的。 一方面,中国农产品出口将获得许多发展机遇。 另一方面,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将进一步增加中国农产品的进口,特别是小麦、玉米和其他谷物,原因如下:
1.自1995年以来,中国的粮食已经完全失去了优势。 其中,小麦比国际市场高出28%,玉米高于国际市场,大米高于国际市场。
2.美国对谷物的出口补贴进一步降低了中国粮食产品的竞争力,随着中国取消从美国西北部进口小麦的禁令,预计从美国进口的谷物将大幅增加。
3.进口配额与过去实际进口量相比大幅增加。 到2005年,小麦、玉米和稻米的配额将分别达到930万吨、720万吨和530万吨,而1992-1998年小麦、玉米和稻米的实际平均进口量仅为10 000吨、10 000吨和10 000吨。
4.加入后,必须将年度进口配额的一部分分配给私营部门。 在这种情况下,只要国际市场低于国内市场,就不可能再用传统的方法,通过国有外贸部门的垄断地位,将进口数量控制在配额以下。
5.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除粮食、棉花、石油免税外,农业平均关税从22%降至50%至70%,中国农产品一般关税税率为50%至70%,最高税率超过100%。 这样,产品受到的保护越多,进口的增加就越大。
-
乐俊庆表示,中国-东盟自由区的建立将为中越南相互了解提供新的机遇。 自贸区成立后,将有力地促进中越南边境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 中国—东盟自由区的建设对改善中国西部省份和越南北部省份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具有重要意义,将为中国西部和越南北部欠发达地区提供新的发展机遇。
他说,中国-东盟自由区的建立对加强中越南商业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自由区建成后,该区的成员数量将从20个增加到30个。 中国-东盟自由区**的建成将对中国和越南之间的投资产生影响。
自贸区建成后,国与国之间的关税和壁垒将慢慢降低,最终关税将降至零。 这将为企业降低成本、采购原材料、货物、运输等提供便利。 中国**有“走出去”战略,鼓励企业在越南投资。
2005年,中国在越南投资项目307个,总投资额超过3亿美元。 这一切都表明,中国企业家开始关心越南市场。
乐俊庆表示,中国是越南最大的合作伙伴,也是向越南出口产品最多的国家,是越南第三大出口商。 两国的**配额正在迅速增长。 据估计,到2010年,两国**的总额将达到150亿美元。
乐俊庆表示,中国和越南都将从中国-东盟自由区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两国关系将因中国-东盟自由区的建立而更加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