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你一个月赚几十万,你会直接付钱,这不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如果您必须按月进行,那么:
在1月和2月,进行了以下条目:
借款:运营费用(或管理费用)1000
贷方:预扣税 1000
3月:借款:运营费用(或管理费用)1000 贷方:预扣费用1000
借方:预扣费 6000
信用:现金或银行存款 6000
月末应计费用的余额反映在资产负债表的借方,作为摊销费用。
月做。 借款:运营费用(或管理费用)1000 贷方:预扣费用 1000
-
在三月支付时。
借款:运营费用3000(1-3个月)。
摊销费用:3000(4-6月费用)。
信用:现金或银行存款 6000
4 5 6 在每个月末摊销时进行以下分录。
借款:运营费用 1000
贷方:1000 费用摊销
-
需要按月预扣。
借款:运营费用。
贷方:预扣费用。
这是我们每个月支付 1 月至 6 月的费用。
1 月至 3 月的参赛作品。
借方:预扣费用。
信用:银行存款。
借款:要摊销的费用。
信用:银行存款。
-
摊销费用是指本期及以后各期已经发生但应当承担的费用,而预扣费用是指会计企业按照规定从成本费用中预先提取但尚未支付的费用,如预扣租金等。 保险费、短期贷款利息等
1.关于要摊销的费用和要提供的费用,您也可以点击了解要摊销的费用和要提供的费用的会计核算。 按照上述规定,行政单位不使用“单位管理费”账户,为实现其职能目标和依法履行职责而发生的所有费用均计入“业务活动费”账户。
事业单位应当同时使用“业务活动费用”和“单位管理费用”科目,其业务部门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发生的费用,纳入“业务活动费用”账户,同级行政、后勤管理部门发生的费用和单位承担的费用,纳入“单位管理”费用“帐户。
2.将基本费用列为“单位管理成本”,将项目支出列为“经营活动成本”是否正确?
解决办法不能这么简单区分,要根据“单位管理费”和“经营活动费”的核算范围来区分(范围的定义见上一个问题),比如单位物业费是项目费,但属于单位管理费的核算范围。
3.事业单位的工资需要分为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分开计算吗?
答:应加以区分,建议将开展专业经营活动和机辅活动的各业务部门发生的工资记入“经营活动费用”,同级行政、后勤管理部门发生的工资和单位承担的工资记入“单位管理费用”。
延伸信息:三个主体的交易对手账户均与费用相关,并计入当期费用。 区别在于会计要素的归属。
摊销费用和长期摊销费用属于资产账户,由会计单位支付,但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分别承担的费用。 “摊余费用”是指摊销期不足一年(含一年)的费用,“长期摊销费用”是指摊销期超过一年的费用。
法律依据:根据《**会计制度》第四条的规定,“业务活动费用”账户核算单位为实现其职能目标、依法履行职责或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而发生的费用。 “单位管理费”账户核算事业单位同级行政、后勤管理部门开展管理活动发生的各种费用,包括单位行政、后勤管理部门发生的人事费、公款、资产折旧(摊销)等费用,以及退休人员的开支。 工会经费、诉讼费、中介费等,由本单位承担。
-
1.账户性质不同:在按经济内容分类的账户中,“摊销费用”属于资产账户。 因为先付后摊,所以占用了企业的资金。
记账方记录企业资产的增加,贷方记录减少情况,余额一般出现在借方,表示企业在期末某一时间点实际拥有的资产金额。
“费用准备金”是一个负债账户。 因为它是预先提取的,所以应该支付但尚未支付的费用成为企业的负债。 账户贷方记录负债增加,借方记录负债减少,余额一般出现在贷方,反映企业在期末某个时间点发生的实际债务金额。
2、两项费用的发生与记录受益期的时间不一致待摊销的费用先发生或支付,摊余受益期在后,即按实际金额支付,按后续受益期的平均金额摊销; 预扣费用先计入福利期,后支付
在福利期内按平均数拨备,随后按实际支付。
3、会计报表填报的处理原则不同。 待摊销的费用属于费用发生后的摊销,具体的分配标准和分配金额事先知道,实践中不会出现贷方余额,在填写会计报表时无需进行调整; 但是,预缴费用需要提前预估拟发生的费用的摊销标准,具体金额或标准事先不知道,因此在实践中经常出现多提或少报的现象,容易出现借方余额。
此时一般不需要会计处理,但在填写会计报表时,应将其填写为“待摊销费用”项目,将其视为应摊销费用,实践中称为“不一致的账户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