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不可逆反应中,物质的浓度不影响反应产物的总量,只有可逆反应才要求考虑产物因平衡而发生的变化。
-
处理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zn+so4=znso4
加水后溶液变稀,反应向前移动,平衡移动,反应物量发生变化,Zn离子数增加,H离子数相应减少,H2增加,所以我认为答案是错误的,应该只选择C
在下一个拙见中,希望名师能给出建议。
这个题目是高中化学平衡题,楼上几个黄嘴小孩都羞于用初中化学来解释,这在世上是一大谬误。
-
因为硫酸的浓度降低,以减慢反应速度。
浓度的降低不会降低硫酸的总量,即不会降低H离子的含量。 所以产生的氢气量仍然是一样的。 b 可选。
处理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zn+so4=znso4
这就是你说的楼上的离子方程式测试吗? 我不知道自己怎么写? 他还骂我们是黄嘴小孩。
-
稀释后,但总量相同。
H+ 的量是恒定的。
氢气的量保持不变。
这不是可逆的反应! ok?
d 你为什么不选择?
-
它是稀释的,其物质的总量是恒定的,(一勺糖加一杯水,一勺糖加一桶水,糖的量是一样的稀释不影响溶质的量)所以它只会减慢速度,不会影响氢气产生的总量明白吗?
-
开什么玩笑?
硫酸钡的溶解度比碳酸钡低,无论添加多少碳酸钠,都无法将硫酸钡转化为碳酸钡。
-
首先,虽然BaSO4的KSP比BaCO3小,但差异不是很大,大概是KSP(BaSO4)=KSP(BAC3)50因此,用饱和Na2CO3可以将BaSO4转化为BAC3,而正是在工业上天然BaSO4转化为酸溶性BAC3,并进一步生产其他BA化合物。
在这个问题中,应提供 2 个数据,KSP(BASo4), KSP(BACO3)BASO4 + CO3 2- = BAC3 + SO4 2-mol
所以,首先,Na2CO3 应该是摩尔
其次,要保证这种BaCO3不再溶解,即Ba2+的浓度小于10-5molL
因此,CO32-浓度大于KSP(BAC3) C(BA2+)=KSP(BAC3)*10 5
所以总量 Na2CO3 需要 = + ksp(baCO3)*10 5
-
反应 1 是先前的 SO2 与 S 离子反应形成 S 元素沉淀。
然后,当S离子过量时,可以加热S元素和S离子形成S4(2-)离子。
-
这是一个化学平衡问题,2SO2(G)+O2(G)可逆 2SO3(G)反应前后变小,压力越大,反应越流向右边......第一次明显比第二次更靠右(第一次压力大),物质量的比例是2:1,如果课程的程度相同,则为2q2=q1,但第一次明显比第二次更靠右,所以2q2 q1一对。
h=-197kJ Mo只是一个热量为197kJ的完全反应,但这个反应不能完全进行,所以反应的热量必须小于197kJ。
c.Q2 Q1 197KJ也是对的,这个问题是通过高考题改变的。
我也开始写问题......在一楼他没有注意......直接的问题
-
当已知298K时,2SO2(G)+O2(G)<=2SO3; △h=-197kj/mol。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力下,将 2molSO2 和 1molSO2 引入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时释放热量 Q1,达到平衡时将 1molSO2 和 1molSO3 引入另一个相同体积的容器中,释放热量 Q2。 那么以下关系是正确的。
我选择C根据标题,SO2的氧化是放热反应,SO3的分解是吸热反应,根据开始时添加的物质量,两个容器在相同条件下建立的平衡是相同的,所以当两个容器中的反应达到平衡时, Q1 必须大于 Q2;此外,两个反应都不能完全进行,因此反应的热必须小于197kJ。
-
显然,Q1>Q2,后者相当于体积膨胀,系统做外部功,放热减少,所以比Q1小一半,所以选择A
c 的问题在于前者在热量 197 的条件下反应,那么释放的热量是 197,所以 q1 = 197
-
清澈的溶液并不意味着它是无色的,所以不能排除铁离子。
逐滴加入Ba(OH)2溶液,直到有过量的白色沉淀,其中有的溶解,说明有铝离子,由于氢氧化钡过量,所以所有的铝离子都变成了偏铝酸盐。
所得沉淀物为白色,因此没有铁离子。
向沉淀物中加入稀盐酸后,沉淀物不溶解,说明沉淀物中没有碳酸盐。 那么未溶解的沉淀只能是硫酸钡,同时沉淀物中没有氢氧化镁。
由于氢氧化钡过量,滤液呈碱性,滤液中存在偏铝酸盐。 因此,当向滤液中加入硝酸时,有沉淀,加入硝酸时沉淀消失。
与硝酸银的加入没有反应,这意味着没有氯离子。
必须有:硫酸盐、铝离子。
绝对没有:镁、铁、碳酸盐、氯化物。
可能有:钾离子、硝酸根离子。
-
n2h4(l)+2h2o2(g)=n2(g)+4h2o(g) △h=3.看来标题有问题。
N2(克)+2O2(克)=2NO2(克); △h=+;△h=-534kj/mol。肼与 NO 完全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2
-
> 10 秒,这只能是定性的,而不是定量计算的。
1、浓度降低,反应速率降低,时间变长。
2.降浓度是指在逆反应方向上进行反应,减压,在增压方向上进行平衡,即进行正向反应,使反应速率降低,时间变长。
-
按比例获得 10 秒,但根据化学平衡原理,反应物的速率在达到化学平衡之前会逐渐减慢,定性上,所需的时间应大于 10 秒。
-
1.不一定,如果它是离子的。 可以说,原子核外的电子壳层数和单个核阴离子原子核外的电子层数必须等于原子所在的周期数。
例如,Cl,电子壳层有三层,得到电子后变成Cl-,电子壳层还是三层。 Na,电子壳层有三层,失去电子后变成Na+,电子层有两层。
2.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都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但物理性质不同。
3.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物质的熔点和沸点越高。
-
1 例如,钠离子处于第三周期,但电子只有两层。
2 例如,氢、氘、氚这三种同位素的性质是不一样的。
3 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物质的熔点和沸点越高,物质越稳定,但分子是否稳定取决于化学性质,例如化学键的稳定性。 例如,二氧化碳分子之间的力很小,但二氧化碳分子是稳定的。
B可以被Cu催化成C,然后与银氨溶液反应,说明C是醛,那么B应该是伯醇(有机分子一端为-OH),再考虑mr=60 CNHN+2O:12N+2N+2+16=60,N=3,所以是正丙醇。 >>>More
最起码,化学要记住元素周期表,知道元素周期表的规律,知道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还原性和氧化性,以及带电粒子,在了解了常见元素之后,学习化学方程式,学习还原和氧化的反应原理。 最重要的是背诵,只要你愿意努力阅读和背诵,这些都不是问题,然后你就可以做题,只有基础知识才能理解,题目可以压倒性。
选择 C。 结晶和非晶的根本区别在于其内部的粒子是否在空间中按照一定的规律周期性地、反复地排列。 晶体的规则几何形状、各向异性和特定对称性是其中粒子规则排列的外部反射,因此项 b 是错误的; 一些人工加工的固体也具有规则的几何形状和高度的对称性,因此A项是错误的; 具有各向异性的固体必须是结晶的,并且 c 项是正确的; 晶体根据构成晶体的粒子类型和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分为金属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因此D项是错误的。
1)2S2O32-+I2=S4O62-+2I-2)指示剂为淀粉(原理:在自来水中加入Ki生成I2,淀粉遇到I2并显示蓝色,滴入Na2S2O3中,当I2与Na2S2O3反应时,蓝色褪色,即到达终点)。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