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英国学者米尔斯的计算,这艘宝船的排水量为3100吨,载荷为2500吨。 根据中国学者唐志霸的计算(数据载于其《中国船舶史》一书第7章),宝船的排水量应达到5000-10000吨,根据集美航空学院、大连海事学院、武汉水运工程学院1985年合作, 宝船按照造船原理和中国式木帆船建造原理修复后,计算出最大宝船的满载排水量约为22848吨,取平方系数,载荷为9824吨(见彭德清等主编的《中国航海史》第四章)。
饮食以干粮为主,人员吃发的豆芽,喝茶吃茶叶,预防和治疗坏血病。
使用指南针将方向指向棋盘。
-
宝船的排水量是2万吨,而当时西方最大的船的排水量只有2000吨,而且当时已经有了指南针,明代的科学技术非常发达,具体情况尚不清楚。
-
据记载,最大的船长100多米,船队规模大,观测到罗盘和天象,水流方向不明。
-
没有办法知道。 所有材料都被销毁。 很遗憾。
-
听说快到航母附近了,但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
在郑和前往西洋的舰队中,有五种类型的船只。 第一种被称为“宝船”,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 第二种称为“马船”。 第三种称为“运粮船”。 第四种称为“乘船”。 第五种称为“军舰”。
郑和率领的舰队,有的用来运载货物,有的用来运输粮食,有的用来打仗,有的用来居住。 分工细致,种类繁多。 可以说,郑和的舰队是一支以宝船为主体和辅助船组成的大型舰队。
-
据《明史:郑和传》记载,郑和最大的船队长44丈长4丈宽18丈,相当于现在的长米宽。
在郑和的船队中,共有约240艘船,其中宝船63艘,船有4层,9根桅杆上可挂12张帆,锚重几千斤,起航需要200人,一艘船可容纳1000多人,载重量为800吨, 可谓气势磅礴,无与伦比。《明史兵》也记载:“宝船高如楼,底端宽阔,可容纳千人。
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船(木制),主要在南京宝船厂建造。
郑和西洋之洋是明朝永乐、玄德年间的一次海上航行,第一次航行始于永乐三年(1405年),最后一次航行结束于宣德八年(1433年),共七次。 因为郑和担任使团大使,船队航行到婆罗洲以西(即明代所谓的“西洋”),所以得名。
郑和的西洋航行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和海员数量最多、海上航行时间最长的一次,也是15世纪末欧洲地理大发现航行之前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系列海上探险。
-
郑和宝船的动力是硬帆+旋转桨,木帆船在海上的动作主要依靠风帆和水手划桨的帮助。 在动力推进系统的这两个重要方面,郑和的宝船采用了独特的设计。
首先,与当时欧洲帆船使用的分段软帆不同,郑和的宝船采用了硬帆结构,遮阳篷表面有支撑。 虽然这种帆更重,升起来更费力,但它具有非常高的风效率,并增加了船的速度。
而且桅杆没有设置固定的横向开关,适应海上风云的突然变化,脚的调整和转弯灵活,可以有效利用多面风。 与桨不同,郑和的宝船在两侧和船尾都装有长桨。
这种长桨进入水深,很多人摆动,桨在水下半旋转中的动作与今天的螺旋桨相似,推进效率更高。 在无风的情况下也能保持相当的速度,船外的桨涉水面积小,适合在狭窄港口拥挤的水域航行。
关于这艘船有多大还有很多争议,没有确切的数据,只知道舰队中最大的船(宝船)可以容纳数万人,并携带大量的大炮和食物(养活数万人吃喝和拉扎尔, 你想想这艘船有多大!其次,宝船还有护航队和补给船队。 可以说,郑和在西洋的舰队规模是空前的。
1405年,明成祖派郑和(云南祖籍)率领一支舰队前往西洋。 当时,西洋是指南海以西的沿海地区。 郑和一共带了两万人,除了兵水兵外,还有各级**、技师、翻译、医生。 >>>More
中国有5000年的历史,这5000年的历史,都体现了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历史和文明。 而最繁荣的可能是元、明、清三代。 人们早就说“唐诗、宋歌、元曲、明清”,可见当时明朝的国情非常好。 >>>More
郑和西游,就是要明确成祖朱棣命三宝太监郑和率领200多艘海船和1万余人,从太仓柳家港(今江苏太仓市六合镇)起锚,到福州岷江口乌虎门长乐太平港,等风开海[1-7]。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