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伤刑事案件需要多长时间才能上法庭? 10

发布于 社会 2024-06-23
11个回答
  1. 匿名用户2024-01-29

    法律分析:审理樱藤吴公诉案件的人民法院根据具体情况,应当自受理之日起两个月内宣判,最迟不得超过三个月。 附带民事诉讼案件,经上一级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延长三个月; 因特殊情况需要延期的,应当报最高人民法院批准,依此类推。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三条 侦查过程中发现犯罪嫌疑人不应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撤销;犯罪嫌疑人已经被逮捕的,应当立即释放,出具释放证明,并通知原批准逮捕的人民检察院。

  2. 匿名用户2024-01-28

    轻伤刑事案件遵循程序,根据实际情况,可能需要大约三个月的时间才能上法庭。 一般情况下,犯罪嫌疑人被逮捕后的侦查羁押期限不得超过两个月。 人民检察院应当在案件移送监察机关、公安机关起诉后一个月内作出决定。

    法律依据]《刑事诉讼法》第156条。

    犯罪嫌疑人被逮捕后侦查羁押的期限不得超过两个月。 案件情节复杂,逾期不能结案的,经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批准,可以延长一个月。

    第172条.

    人民检察院应当自案件移送监察机关、公安机关起诉之日起一个月内作出决定,重大、复杂案件可以延长十五日期限; 犯罪嫌疑人认罪认罚,符合速裁程序适用条件的,应当十日以内作出决定,可以判处一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延长至十五日以下。

    人民检察院复核起诉、变更管辖的案件,复核起诉期限自变更后的人民检察院受理案件之日起计算。

  3. 匿名用户2024-01-27

    轻伤的普通程序一般在两个月内作出裁决。 符合法定情形的,可以再延长两个月。 起诉审查结束,起诉决定提交法院审判。

    审判是二审的终审制度,一审是法院受理案件后一个月内皮厅的审判和判决,判决最迟不得超过两个月。 如果是偏远地区的案件、重大犯罪集团或流浪犯罪,可以再延长两个月。

    [法律依据]。刑事诉讼法第158条。

    下列情形之一,在本法第一百五十六条规定的期限届满时不能侦查结束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可以延长二个月:

    1)交通十分不便的偏远地区重大复杂案件;

    (二)重大犯罪团伙案件;

    (三)在迁徙途中实施犯罪的重大、复杂案件;

    (四)重大、复杂案件,犯罪涉及领域广泛,取证困难的。

    第243条.

    第二审人民法院受理上诉、抗诉,应当在两个月内审满。 有可能判处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带民事诉讼案件,以及本法第一百五十八条规定的情形之一,经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批准或者决定,可以延长二个月; 因特殊情况需要延期的,应当报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最高人民法院受理上诉和抗诉的期限由最高人民法院决定。

  4. 匿名用户2024-01-26

    审理普通程序轻伤案件的期限如下:人民法院审理公诉案件,应当自受理之日起二个月内宣告判决,最迟不得超过三个月。 可能判处死刑或者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有本法第一百五十八条规定情形之一的,经上一级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延长三个月; 因特殊情况需要延期的,应当报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八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审理公诉案件,应当自受理案件之日起两个月内宣判,最迟不超过三个月。 可能判处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以及本法第一百五十八条规定的情形之一,经上一级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延长三个月; 因特殊情况需要延期的,应当报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人民法院变更管辖的案件,审理期限从变更后的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之日起计算。

    人民检察院补充侦查的案件,补充侦查办结并移送人民法院后,由人民法院重新计算审判期限。 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八条 人民法院审理公诉案件,应当自受理案件之日起两个月内宣布判决,最迟不得超过三个月。 可能判处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以及本法第一百五十八条规定的情形之一,经上一级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延长三个月; 因特殊情况需要延期的,应当报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人民法院变更管辖的案件,审理期限从变更后的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之日起计算。 人民检察院补充侦查的案件,补充侦查办结并移送人民法院后,由人民法院重新计算审判期限。

  5. 匿名用户2024-01-25

    既然检察院已经提起诉讼,就应该判刑。 故意伤害罪的量刑标准 犯故意伤害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故意伤害罪,造成严重伤害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故意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的手段致人重伤致重伤,致人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6. 匿名用户2024-01-24

    一般流程:刑事拘留--逮捕--公诉--审判,整个过程大约需要4个半月。

    1. 刑事拘留37天以下(包括批准逮捕)。

    2. 拘留60天。

    (三)检察机关对起诉进行审查,审查期限为30日。

    4. 法院一审30天。

    以上是法律规定的一般时间,基本上任何一个阶段都可以延长1-2个月,可能是案件复杂,也可能是法院处理的案件太多,找借口。 一般来说很快,这就是我上面说的,但如果它很慢,那就真的不确定了。

  7. 匿名用户2024-01-23

    故意伤害致人一级轻伤的,可以判处一年以上二年以下有期徒刑; 二等轻伤的,可以在6个月以下有期徒刑至1年有期徒刑的幅度内确定起刑。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加重相应的处罚:

    (一)每增加一次轻伤,刑期应增加一个月至两个月;

    (二)每增加一次轻伤,刑期增加三个月至六个月;

    (三)其他可以加重处罚的情形。

    故意伤害致轻伤的,可以考虑起刑的伤残程度,也可以作为调整基准刑的量刑情节。

  8. 匿名用户2024-01-22

    你好。 涉嫌故意伤害的轻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诉讼时效为五年租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八十七条 【起诉时效】犯罪超过下列期限后,不予起诉:

    (一)法定最高刑期为五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已满五年的;

    (二)法定最高刑期为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已满十年的;

    (三)法定最高刑期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已满十五年;

    (4) 法定最高刑罚为无警告监禁或死刑的,已满20年。二十年后需要起诉的,必须报人民检察院批准。

  9. 匿名用户2024-01-21

    如果伤害是故意的,并造成轻伤,起诉的期限为五年。 如果造成严重伤害,起诉的期限为10年。 故意伤害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的手段造成严重伤害、严重致残的,起诉的期限为20年。

  10. 匿名用户2024-01-20

    故意伤害刑事案件中造成轻伤的处罚是猜测不计其数: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故意伤害罪是指故意非法伤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

    造成严重伤害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使粗暴人严重伤害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以特别残忍的手段致人死亡或者致人重伤,以凳子形式致人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本法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11. 匿名用户2024-01-19

    法律分析:法律没有规定从立案到第一次立案的具体时间,由主审法官自行安排,但法律对整个审判过程有明确的时限。 以下是民事案件的一审期限。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六十一条 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应当自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完成审理。 第一百四十九条 适用普通程序的人民法院应当自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

    有特殊情况需要延期的,经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期六个月; 仍需延期的,报上一级人民法院批准。

相关回答
18个回答2024-06-23

司法实践中,犯罪嫌疑人故意致人重伤后认罪态度良好,赔偿被害人损失,获得被害人或者被害人近亲属的谅解的,公、检、法三部门可以由犯罪嫌疑人申请或者他人代为申请,取保候审。 1.根据我国现行法律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司法机关“可以”或者“应当”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申请取保候审: (一)可以单独适用管制、拘役或者增判的; (二)可以判处有期徒刑以上有期徒刑,取保候审,不危害社会的; (三)依法应当逮捕,但因身患严重疾病,或者自己怀孕、哺乳的妇女,不宜逮捕的妇女; (四)已经依法拘留的犯罪嫌疑人,经讯问、审查,认为有必要逮捕,但证据不足的。 >>>More

3个回答2024-06-23

刑事案件的每个阶段,从调查到起诉再到审判,都需要几个月的时间,从几个月到几个月不等。 >>>More

4个回答2024-06-23

所谓累犯,是指犯罪分子受到一定刑罚,在刑罚或者赦免执行后,又犯了其他罪,并被判处一定刑罚。 >>>More

15个回答2024-06-23

归纳论证是归纳推理的运用。

进行了争论。 论证是关于特定事实的命题,而论证是一般原则,整个论证体现了从个人到一般的思维过程。 由于完全归纳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的逻辑性质不同,完全归纳论证可以确定论证与主题之间的必然联系,即真命题可以由真论证来判定。 一个不完全的归纳论证只能确定论证和主题之间的可能联系,即主题可能为真的可能性是由真正的论证决定的。 >>>More

8个回答2024-06-23

刑事诉讼法第八十四条第二款、第三款规定,被害人有权对侵害人身、财产权利的犯罪事实、犯罪嫌疑人,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举报、控告。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应当受理举报、控告、举报。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