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元宵节的300字作文如下:
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春节刚过,迎来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
正月初是农历正月,古人称夜为“小”,所以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的第一个满月之夜,也是大地复兴之夜,庆祝和延续新年的庆祝活动。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
根据中国民间传统,在这个月亮高高挂在天上的夜晚,人们会点亮一万盏灯笼来庆祝。 出门赏月、点灯、猜灯谜、吃元宵节、与家人团聚、一起庆祝节日、享受它。
元宵节又称元宵节,点灯的习俗起源于汉代,到了唐代,赏灯活动比较兴盛,到处都挂着宫殿和街道,高大的灯轮、灯塔和灯树也都建立起来, 唐代大诗人吕兆霖曾在《十五夜看灯》中形容元宵节的盛况:“接待汉代,星辰落下,楼如挂月”。 ”
宋朝对元宵节更加重视,观灯活动更加热闹,观灯活动历时5天,元宵款式更加丰富。 在明代,人们连续10天享受灯笼,这是中国最长的元宵节。 清代的赏灯活动虽然只有3天,但观灯活动的规模却非常大,盛况空前。
“猜灯谜”又称“玩灯谜”,是元宵节之后增加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代。 南宋时期,元宵节期间,京城临安人心恍惚,猜谜语的人不少。 起初,是善行者在纸条上写下谜语,贴在五颜六色的灯笼上,让人们猜测。
因为谜语可以启迪智慧,而且非常有趣,所以在流通过程中受到各行各业的欢迎。
-
元宵节的烟花是童年难忘的回忆,虽然一年过去了,但往届元宵的很多细节依然珍藏着。
我们的元宵节没有元宵节,没有饭团。 亲戚和朋友通常会送灯笼互相庆祝。 如果家里有孩子,灯笼就成了孩子的玩物。
如果家里没有孩子,可以省去灯笼。 送灯笼、采灯笼、摸灯笼、放烟花,是我们地区元宵节的习俗。
灯笼的款式很多。 更简单的东西是一个木架子,外面贴着一些彩色纸。 复杂是制作各种动物的形状。
有纸质的,有塑料的。 蜡烛用于讨价还价,电池灯用于高级商品。 孩子们在街上各提着自己的灯笼,遇到熟悉的人就摸摸,这叫“摸灯笼”。
稍大一点的孩子不喜欢陈词滥调的灯笼,会自己制作特殊的灯笼。 取白菜根,挖空中间,放一些蜡烛眼泪和棉花,然后从侧面伸出一根筷子,灯笼就做好了。 我们称之为“闪烁的灯光”,虽然闪烁的灯光并不漂亮,但火势旺盛,在街上特别刮风。
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经常带着闪光灯跑来跑去。 附近有大房子,那里会有很多很多的烟花。 虽然我家里也有一些象征性的烟花,但东西很少。
村里大部分人都是像我们家一样的普通人,所以总是有很多人像我一样去大户人家看烟花。
有大人有小孩去看烟花,大人平时会承担一些放花任务,而小朋友则在一旁观看和抢夺战利品。 烟花有桶式烟花、棍式烟花和各种变形型烟花。 桶式烟花美丽壮观,变形变化无穷。
但对于孩子来说,棍子样式是最好的,因为长棍子烧坏后可以用来玩。
“古东”也是元宵节的一部分,人们常说是孔明灯,它又称祈灯、祈灯。 咕噜制作简单,准备三张纸、剪刀、细丝、胶水、蘸上柴油的棉花,不到五分钟就做好了。 找个空旷的地方,点燃棉花,放在地上收起来,然后拖起来让它飞起来。
咕咚放出来后,孩子们会追着它。 因此,放行的地方比较讲究,一般在村头。 飞翔的咕噜在东北风的吹拂下摇曳着村庄和田野。
我们不明白它背后祈祷的意义,我们只是在它飞翔时奔跑和喊叫,直到它飞得越来越远,消失不见。
如今元宵节已经很多了,但童年的欢乐早已不复存在。 今年的元宵节省了同事找个地方送饭团吃饭,吃完饭后,我突然想起去年这个时候,点了外卖送饭团。 大概以后的元宵节,就只有糯饭团了。
-
元宵节到来时,我和妈妈去看灯笼。
灯笼很漂亮,有的呈方形,有的呈长方形,有的呈圆形,非常漂亮。
还有各种各样的人,有的穿着棉袄,有的穿着背心,有的穿着裙子。 把袜子挖回来。
爷爷和姐姐也来和我一起看灯笼。 咱们好山上,人多了,也有人在看灯笼。
我和姐姐一起玩,爷爷给了我一盏灯笼,我把它挂在我家的屋顶上,奶奶给了我妹妹一盏灯笼,她把它挂在门上。
我笑了。 音乐节在欢声笑语中落下帷幕。
这个元宵节很开心。
元宵节是中国的主要传统节日,又称元习、元烨,又称上元节,因为这是新年的第一个满月之夜。 因为这个节日在过去历代都有看灯笼的习俗,所以也被称为元宵节。 主要有吃元宵节、看灯笼、放灯笼、舞狮等习俗活动。 >>>More
汤圆是我国代表性的小吃之一,历史悠久。 相传,汤渊起源于宋代。 当时,各地都出现了一种新奇的食物,那就是用各种水果饵料做馅料,在外面揉糯米粉成团,煮熟后,味道甜甜可口,好笑。 >>>More
元宵节是在农历正月十五,又称上元节。
元宵节是一年中第一个满月之夜,也是大地焕发活力的夜晚。 《年记》记载:道教称农历正月十五为上元节,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十月十五为下元节,统称为"三重的"。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