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海军在第一次中日战争中惨败于日本的根本原因

发布于 军事 2024-06-24
18个回答
  1. 匿名用户2024-01-29

    根据教科书,它是:腐朽的清朝的统治。 最根本的是它所处的政治制度。

    进一步的调查是腐朽的清朝制度造成的官僚制度的腐朽。 我建议看电视剧《走向共和国》。 它可以让你知道为什么中国在第一次中日战争中惨败!

  2. 匿名用户2024-01-28

    1.对可能发生的侵略战争缺乏远见和准备不足是战争失败的原因;盲目依靠外国调停,不立足于自己的力量,是战争失败的外部原因;相信决定论是战争失败的思想原因;最后放弃和失去制海权。

  3. 匿名用户2024-01-27

    其次,北洋的很多训练都是形式主义的。

    第三,官僚机构(翁同党)根本不把战争当成国家财富,而是把战争当作派系利益和镇压政治对手的工具。

  4. 匿名用户2024-01-26

    让我们谈谈新海军。

    事实上,里面并不好,很多炮弹都是哑炮,水手们也没有接受过长期的训练。

    而且,日本海军是三军中最强大的,而且一直都是。

    第一次中日战争打得非常艰苦。唉。

  5. 匿名用户2024-01-25

    怎么说这个问题,首先,像慈禧这样的最高统治阶级,只知道自己的利益。 不要做任何损害她利益的事情,否则武虚改革法以后也不会失败。 又是朝廷上一群满族**对这场战争的想法,好像他们根本不在乎赔款和土地割让,好像赔偿是汉族的钱,割地也是汉族的,他们不在乎。

    二是北洋舰队内部不和谐,对中日海战没有一致意见。 最后,我们来谈谈挪用军费的问题,虽然当时资金短缺,但在威海卫对付日军舰队的机会很多。 但当时的统帅什么也没做,所以缺钱只造成了黄海战役的失败,但北洋舰队的主力还在。

    作为李鸿章打造的舰队,他绝对不想被毁掉。 没办法,他只是一个奴才,看着别人的脸吃东西。 令人费解的是,为什么基地的舰队也被摧毁了。

    央视曾经有过一档《走向共和国》的剧集,后来被禁了,因为内容与史书相差太大,无法引起最高领导人的注意,后来央视请来了当时全国最权威的清朝历史学家向**解释:里面的内容完全符合历史。 但最终还是没有通过。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6. 匿名用户2024-01-24

    根本原因在于制度和意识形态的落后。 北洋海军在舰艇装备方面优于日本,但当时清军的训练水平和士兵素质远远落后于装备水平,腐败和政治斗争也导致了对外失败(威海卫沦陷时丁汝昌在妓院里很开心)。

  7. 匿名用户2024-01-23

    军事实力悬殊。

    缺乏对可能的侵略战争的远见。

    放弃和失去制海权是战争失败的战略原因。

  8. 匿名用户2024-01-22

    日军很强大。 清北洋舰队吨位强,火力强。 例如,主战列舰的炮径达到300毫米,一发命中就足以让普通日本舰艇直接**断裂。 即使是日本人的主力舰也经不起几枪。

    但当时的北洋舰队一般只适应远程战争。

    北洋舰队的战舰大多是木包铁的轻型舰艇,只能在近战中与主力战舰形成护航火力。 而且少数主力舰吨位大,只能远距离作战。 中型**编队系统火力不足被日军利用。

    在黄海一战中,日军先是伪装非日舰接近北洋舰队,然后借助其快速的舰速,配备快炮,迅速穿透北洋舰队阵列。 因此,北洋舰队在远程作战中的优势根本发挥不出来,轻型近战**在日军的快速炮火轰击下无能为力。 主战列舰看着近距离攻击的日军舰艇,无法摆脱距离,这场战斗怎么可能打!

    北洋舰队的缺陷,李鸿章很清楚。 但是升级车队配置需要很多钱。 当时,北洋舰队的军费被挪用修缮颐和园,舰队穷得连日常维护和训练的费用都紧张。

    看看黄海的战斗几个小时,我们的主战列舰是不是一枪击中了一艘日本舰艇? 不,没有一枪。 就连它附带的鱼雷艇也可以穿过日本船的底部!

    事实上,战前就已经决定了败北,所以李鸿章才严格禁止北洋舰队出海与日军轻松作战。 当时,北洋舰队只剩下一个花架可以虚张声势,其实里面早就烂了。

    补充:当时有一种说法是,北洋舰队是亚洲第一支舰队。 事实上,距离中日海战爆发还有几十年。

    到甲午战争爆发时,世界海军装备和技术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 当时,李鸿章也想顺应世界海军的发展,对北洋舰队进行补充和升级,但军费开支被削减和挪用,他只能保持一个“威慑”的空壳。

  9. 匿名用户2024-01-21

    甲午战争爆发的时候,日本当然强,中国弱,那就是满清王朝,腐败,满清王朝腐败无能,军队不好。

  10. 匿名用户2024-01-20

    甲午战争爆发时,中日两国海军实力较强,因为当时中国海军只有两艘**舰。

  11. 匿名用户2024-01-19

    这一天有强有弱。 由于中国海军战败,直接摧毁了编队。

  12. 匿名用户2024-01-18

    在甲午战争中爆发的中日海战中,日本比中国强大得多,而当时的中国弱得根本无法比拟。

  13. 匿名用户2024-01-17

    从纸面上看,清军稍强一些,但实际上,清军在炮兵、火力、战术思路,甚至火药等方面都已经落后,失败在所难免。

  14. 匿名用户2024-01-16

    中日战争爆发时的中日海军。 日本海军比中国强多了!

  15. 匿名用户2024-01-15

    日本的实力较强,而当时的清朝**相对弱小,没有办法取胜。

  16. 匿名用户2024-01-14

    首先,有必要明确一点:第一次中日战争由第一次中日海战和第一次中日陆战两部分组成。

    第一次中日战争失败,主要是在第一次中日陆战中。

    平壤之战中,军队战场此时还在朝鲜半岛,但清军司令叶志超却弃城逃窜,跑了500里,一路逃回了中国。

    日军依托着清军缴获的物资,越打越滋养,越打越强越勇,可谓是以战补的典范。 而清朝军队也堪称运输大队的队长。

    平壤战役中的清军甚至拥有加特林机枪。 (但是清军的训练很成问题,装备也很杂乱,军内派系很混乱,导致清军战斗力低下,司令官叶志超的逃跑成为压垮清军的最后一根稻草)。

    日军进攻旅顺口时,守军卫如成等将领率先逃跑,迫使北洋海军师撤出旅顺军港,向威海卫要塞进驻。

    威海卫要塞被日军攻占,北洋海军师团被封锁在自己家的港口,日军在外面,威海卫要塞在后面,遭到两面攻击,全军覆没。

    甚至,由于日本非常重视海军建设,不重视军队建设的关系,日军也不会使用缴获的克虏伯要塞炮,这门炮太先进了,所以日军俘虏了清军俘虏,让俘虏操作这门炮,轰炸了北洋海军师。

    因此,题主的问题很明确:没有获胜的可能性。

    如果你想赢:

    1.清军改革。

    在甲午陆战的第一战中,牙山会战失败后,叶志超谎称自己的功绩是“牙山大胜”,随后得到了清朝的赏赐。

    清朝“百万大军”(96万),包括八旗250078名士兵、青营440413名士兵、国家常备军69万余人、参加第一次中日战争的20多万兵力。 清朝投入的兵力不算少,但69万大军中,有一半以上是废兵,真正能打的就是团级民兵,不到三十万。 因此,可想而知,甲午战争中投入的20万大军的军事素质如何。

    2.清朝改革。

    清朝的“百万美元军”之所以没用; 叶志超的“谎称胜利”,还能得到奖励的怪事就会出现; 这也与清朝本身的腐朽有很大关系。

    而这两点是清朝做不到的,所以第一次中日陆战是必然失败的。

    如果土地被打败,北洋海军师肯定会被打败。

    当日军能够用清朝港口的要塞炮轰击停泊在清朝港口的清朝海军时,清朝海军又怎么可能获胜? 海军无法再次上岸。

  17. 匿名用户2024-01-13

    战争是不可避免的和偶然的,一切皆有可能。 只是可惜邓世昌将军,这一天满天泪,海军强大!

  18. 匿名用户2024-01-12

    没有获胜的可能!

    我们当时的海军不隶属于清朝,而是隶属于地方军阀。是李鸿章麾下的淮军加上一部分东北训练军。 这种非直属军队,不可能得到清朝的全力照顾。

    更不用说指挥系统、后备力量的全面落后了。 唯一能做的就是纸面上设备的吨位和程度。

    所以一开始,发生在朝鲜的陆战,显然是势均力敌的,叶志超率先撤退---因为他想给自己的上司李鸿章留个底。 在那之后,海战当然也会失败。

相关回答
4个回答2024-06-24

第一阶段:陆战:平壤海战 海战:黄海之战。 >>>More

5个回答2024-06-24

甲午第一次中日战争(在日本称为中日战争,在朝鲜半岛称为中日战争,在西方国家称为清日战争 >>>More

5个回答2024-06-24

李鸿章为了保住实力,大力奉行避战求和的政策,采取消极抵抗的战略方针。

30个回答2024-06-24

甲午战争后,北洋舰队主力被歼灭,随后陆续购舰,有了很大的恢复,称号依然存在; 1909年(宣通元年),南洋和北洋海军改编为巡洋舰舰队和长江舰队,北洋海军师的名称不复存在。

9个回答2024-06-24

第一次中日海战的失败告诉我们,没有绝对的公平,落后就挨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