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认识贡献者 0066
袁隆平最大的贡献,就是发明了化肥。 如果没有化肥,各种粮农作物怎么杂交都是无效的,因为自身所需的养分不足; 在袁隆平发明化肥之前,还没有作物杂交。
袁隆平发明化肥。
1954年,还在农学任教的袁隆平一心想着如何养活中国人,如何增加粮食产量,花了大量精力思考这个问题。
有一次,他看到一个农民扛着粪肥给庄稼施肥,他想:还有什么比肥料更有效的东西来促进庄稼的生长更快吗? 他开始研究这个主题。
袁隆平发现粪便之所以臭,是因为有氨物质,如果能生产出高含量的氨,一定能增加粮食产量,解决我国的粮食问题,解决人类饥饿的问题,于是袁隆平开始了合成氨的研究和实验。
在家人的支持下,他把实验室放在家里,里面装满了各种粪便和尿桶作为测试材料,经过多次测试,都没有成功; 他没有灰心,到处收集大量科技数据,搭建试验设备,用煤、水、空气中的氮气为原料的合成方法,最终合成出最原始的肥料---氨和碳酸氢氨。
经过田间试验,化肥可以使粮食产量提高2倍以上。
袁隆平设计建造了中国第一家化肥厂,从此,中国化肥工业发展起来,粮食产量大幅增加,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也得到了解决!
-
袁隆平毕生致力于“种田”,在水稻杂交领域做出突出贡献,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还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粮农组织“粮食安全荣誉奖”等8项国际奖项,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手里有饭,心里没有恐慌。 吃饭问题是中国乃至世界的头号问题。 当中国共产党建立新中国时,西方一些人立即声称,共产党很难解决历代统治者未能解决的养活庞大的中国人口的问题。
但他们错了。 中国的粮食问题已经解决,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早在10年前就宣布不再向中国提供粮食援助。 去年,我国粮食产量达到1亿吨,人均407公斤,高于人均400公斤左右的世界平均水平。
锲而不舍。 袁隆平的成功,得益于他的许多宝贵品质。
一是坚持不懈。 不断创新,不断挑战新目标。
每亩的平均产量是一个奇迹。 我也曾经从事过农业工作,那是上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中期,风雨顺雨,旱年比较好,但平均亩产300公斤左右; 超级1000斤是几个试验田的成果。 如今,袁隆平杂交水稻亩产1000多斤是常态,正在推进到1000公斤!
虽然我国为保障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设置了18亿亩的“警戒线”,但耕地有限是不争的事实。如何在有限的土地上种植更多的粮食? 袁隆平一生都在为之奋斗的,正是全人类关心的事业。
他不断提高科研目标,亩产500公斤、600公斤、700公斤、800公斤、900公斤,锲而不舍,一次又一次地证明,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是最大的财富。
脚踏实地。 二是脚踏实地。
发展创新驱动的实体经济势在必行。 创建虚拟经济是为了支持实体经济; 半个世纪以来,金融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是需要的,也是进步的。 然而,当越来越多的人争先恐后地加入虚拟经济时,似乎忘记了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的基础。
特别是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吃”是每个人生存的第一需要。 因此,要给予袁隆平更多的支持,为他们的科研创造更好的条件,这是“创新驱动”的重要含义。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谢谢!
-
袁隆平成功的秘诀是:坚持,坚持。
因为是袁隆平发明了杂交水稻,所以袁隆平历尽千辛万苦寻找不育植物供百姓食用,使人们有饭吃,解饥,因此被称为杂交稻之父。
袁隆平是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拓者和领导者,致力于镇桥杂交水稻的研究。
这通常是很多人一起工作,这很正常。 不可否认,当时研究杂交水稻的科研人员很多,只能说袁隆平院士非常幸运,发现了雄性不育品系。
袁先生为全国人民提供食物,一生都在研究杂交水稻。 他带领团队经过反复实验成功取得的这一研究成果,是史无前例的举措,因此国家和人民都给予他很高的赞誉和荣誉,称他为“水稻杂交之父”,这是他当之无愧的!
-
袁隆平(1930),江西省德安县人,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现任国家杂交水稻工作技术中心主任、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农业大学客座教授,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首席顾问,世界中国健康饮食协会名誉主席, 湖南省科协副会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湖南省委员会副主席。2006年4月当选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1953年,袁隆平毕业于西南农学院。 毕业后,他一直从事农业教育和杂交水稻研究。
1960年7月的一天,袁隆平像往常一样到校外的早稻试验田观察,偶然发现了一株特殊的水稻:有10多个穗子,每个穗子有160 170粒。 第二年,他在合适的时间将这颗独特的种子播种到实验田中,结果是分离和突变非常严重,原有的优势没有发挥出来。
面对这个结果,袁隆平立刻想到了孟德尔和摩尔根的遗传理论,顿悟了:那是“天然杂交水稻”! 当时,杂交水稻研究被认为是世界公认的难题,世界舆论认为“水稻是白花授粉作物,不良基因早已被淘汰,既然自育不退化,那么杂交就没有优势了”。
但袁隆平并没有从这些先入为主的观念中退缩,他坚信混合优势是生物界的普遍规律。
从此,袁隆平开始了漫长的探索历程。 夏日烈日,正值南方水稻开花的季节。 袁隆平像猎人寻找猎物一样,在安江农校农场的稻田里寻找雄性不育的水稻植株,头上顶着烈日,脚踩在泥地上,手里拿着放大镜。
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都没什么,空手而归。 直到第14天,袁隆平才发现了第一株雄蕊退化的不育水稻植株。 在九个月的时间里,他检查了14,000多个稻穗,发现了六种雄性不育植物,并研究了它们的第一代和第二代杂交种,向世界吹响了“绿色革命”的号角。
1975年,由袁隆平担任首席技术顾问的杂交水稻试验田首次获得成功,1976年为杂交水稻的大规模试验推广培育了大量种子。 到2000年,全国累计推广38亿亩,增产3600亿公斤,举世瞩目,三系杂交稻被誉为“东方魔米”。
面对接踵而至的荣誉,袁隆平没有沉溺,依旧探索。 美国学者巴伦贝格称赞说:“袁隆平为中国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他增加的粮食产量实际上降低了人口增长率。
他在农业科学方面的成就战胜了饥饿的威胁; 是他带领人们过上富足和富足的生活。 ”
-
回顾袁隆平的伟大一生,他用一颗种子改变了世界。 纪念和致敬!
-
袁隆平于1964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是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拓者和引领者,发明了“三线法”籼稻杂交水稻,并成功研究“两线法”杂交水稻。
-
从1976年到1988年,全国共种植杂交水稻1亿亩,增产1000多亿公斤,他终于取得了成功。 杂交水稻挽救了贫穷国家数亿人的生命。
-
他研究杂交水稻,提高农作物产量,跑遍农业,毕生致力于研究,不断尝试,实现梦想,等等。
-
袁隆平成就和贡献如下:
袁隆平是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拓者和引领者,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和推广,发明了“三线法”籼稻杂交水稻,成功研究“两线法”杂交水稻,创造了超级杂交水稻技术体系。 他是中国杂交水稻研发的先行者,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是真正的修炼者。 当他还是一名乡村教师时,他就已经有了颠覆世界权威的勇气; 当他声名鹊起时,他仍然只关注田周。
名利无忧,农夫,播智收财。 他毕生的梦想是让每个人都免于饥饿。
世界领先的农业经济学家。
唐·帕尔伯格(Don Parlberg)写了一本著名的书《迈向富足的世界》(Towards a World of Abunabundant),他在书中写道:“袁隆平为中国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他增加的粮食产量实际上降低了人口增长率。 他在农业科学方面的成就战胜了饥饿的威胁。 他正在带领我们进入一个富足和富足的世界。 ”
-
让你吃饱喝足,坚持下去!
-
袁隆平锲而不舍的例子如下:
1960年7月,袁隆平曾在学校的试验田里发现了一种天然杂交水稻,它以大穗大粒在人群中脱颖而出。 但是,第二年,大水稻的种子播种,结果高矮矮小,产量低。 然而,这种天然杂交大米启发了他:
人工杂交与冰雹轿子的方法可以培育高产杂交水稻。
袁隆平被埋在稻田里,腰缠腰驼背,在1964年和1965年发现了六株雄性不育水稻。 经过两年的浇注60个陶碗,成功培育出雄性不育品系,1966年2月,在中国科学院学报《科学通报》上发表第一篇论文《水稻男性不育症》。
袁隆平荣誉:
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9年,中科院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发现的一颗小源行星被命名为元隆平星,2000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04年获沃尔夫农业奖,2006年4月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2010年获澳门科技大学荣誉博士学位,2013年获第四届中国消除贫困奖终身成就奖,2018年当选为中国发明学会首届会员。 2018年9月8日,荣获未来科学奖生命科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