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的赈灾捐赠如何抵扣税款?

发布于 社会 2024-05-01
8个回答
  1. 匿名用户2024-01-28

    新《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占年度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允许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实施条例》规定:

    年度利润总额是指企业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计算的年度核算利润,新法中没有全额扣除。 与支持汶川灾后恢复重建类似,目前暂未出台全额捐赠专项扣除的特别规定。

    有些城市有文件说,这是没有根据的,地方政府没有这样的立法权。 《企业所得税法》第三十六条规定,根据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或者因突发事件等对企业经营活动有重大影响的原因,可以制定企业所得税特别优惠政策,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汶川**出具文件(《关于支持汶川**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发2008年第21号)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并授权允许全额扣除捐款的特殊情况。

    玉树**也没有这样的政策。

    对外捐赠的会计处理:借款:营业外费用 贷方:银行存款或手头现金。

    由于捐赠的扣除基数是会计年度利润,而这个数字只能在会计年度结束后计算,并且捐赠发生在当年。 如果捐赠不是量入为出,企业可能会因捐赠而承担额外的税款。

  2. 匿名用户2024-01-27

    公益救助捐款。 分为两部分:一是捐赠金额在年度应纳税所得额12%以内的部分,在计算和征收企业所得税时允许在税前扣除; 二是超过年度应纳税所得额12%的部分,在计算和征收企业所得税时,不得扣除。

    上述费用在发生时应计入“营业外支出”账户,并在年末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时进行相应的税务调整。

    请记住,汶川**在08年的捐赠费用可以全额扣除(有官方的税收文件)。

    这次在舟曲,没有正式的纳税申报文件(部分城市有文件)。

    详情最好咨询税务局。

    不知道清楚不清,呵呵。

  3. 匿名用户2024-01-26

    我只在年终对账时做。

  4. 匿名用户2024-01-25

    企业捐赠的税额最高可抵扣年度利润总额的12%。 企业捐赠属于公益性支出,可从企业所得税中扣除,年度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允许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规定,在计算铜陵应纳税所得额时,只能扣除对有需要的公益性社会团体和**协会的捐款。

    在法定情况下,可以在三年内扣除。 捐赠给其他组织或者个人的,不能扣除。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

    第9条. 企业在年度利润总额12%以内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部分,允许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超过年度利润总额的部分12,允许结转,并在未来三年内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第10条.

    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以下费用不可扣除:

    (一)支付给投资者的股息、红利等股权投资收益;

    2)企业所得税;

    3)滞纳金;

    (四)被没收财产的罚金、罚金和损失;

    (五)本法第九条规定以外的捐赠支出;

    6)赞助支出;

    (七)未经核定的储备金支出;

    8)其他与取得收入无关的费用。

  5. 匿名用户2024-01-24

    法律分析:首先要看捐赠对象,按照公益捐赠标准捐赠可以享受税前扣除; 其次,根据捐赠渠道和目的,通过特殊渠道或有特殊用途的捐赠,可以享受100%的税前扣除,如果是一般公益捐赠或一般用途,个人只能享受税前扣除的30%,企业只能享受税前扣除的12%; 最后看应纳税所得额和年度利润总额的基数,如果不超过上限,则全额扣除,如果超过上限,则按上限扣除。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

    第一条 为了鼓励捐赠,规范捐赠和捐赠,保护捐赠人、受赠人和受益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公益事业的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 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自愿向依法设立的公益性社会团体或者公益性非营利性事业单位无偿捐赠财产用于公益事业的,适用本法。

    第三条 本法所称公益性,是指非营利组织的下列事项:

    (一)救灾、扶贫、扶残、社会困难群体救助活动,以及残疾人活动;

    2)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和体育;

    3)环境保护和社会公共设施建设;

    (四)其他促进社会发展进步的社会公益事业。

    第四条 捐赠应当是自愿的、无偿的,禁止强行或者变相分摊,不得以捐赠的名义从事营利性活动。

    第五条 捐赠财产的使用应当尊重捐赠人的意愿,符合公共利益目的,不得将捐赠财产挪作他用。

    第六条 捐赠应当遵守法律法规,不得违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益。

    第七条 公益社会团体捐赠的财产及其升值受国家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挪用、损毁。

    第八条 国家鼓励发展公益事业,对公益性社会组织和公益性非营利性事业单位给予支持和优惠待遇。

    国家鼓励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公益事业捐款。

    对公益性捐赠有突出贡献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由人民**或者有关部门表彰。 对捐赠者的公开表彰应当事先征求捐赠者的意见。

  6. 匿名用户2024-01-23

    捐赠的扣税政策如下:企业通过公益性社会组织(**协会、慈善组织)或县级以上老年人及其部门发生的公益性捐赠和捐赠支出,不超过企业按照国家服务第一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计算的年度会计利润的12%; 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允许扣除。2016年9月1日《慈善法》施行后,企业捐赠支出可享受三年所得税结转; 允许企业在未来三年内继续扣除税前12%以上。

    个人捐赠中不超过纳税人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30%的部分,可以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

  7. 匿名用户2024-01-22

    公益性捐赠可抵扣所得税,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可抵扣企业所得税,个人发生的公益性捐赠可抵扣个人所得税。 特殊情况下发生的非公益性捐赠,不能税前扣除。

    企业通过一级以上(含县级)及其所属部门、直属机构,通过公益性社会组织或者个人**用于慈善活动和公益事业的捐赠支出部分,准许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的12%以内扣除; 超过年度利润总额的部分12,允许结转,并在未来三年内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企业在计算和扣除公益性捐赠费用时,应先扣除前年度结转的捐赠费用,再扣除当年发生的捐赠费用。

    自2019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允许企业通过县级(含县级)以上公益性社会组织或人员**及其所属部门,扣除企业用于目标扶贫地区扶贫的扶贫捐款,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允许根据事实扣除。 在政策实施期间,如果目标扶贫地区已经实现脱贫,上述政策可以继续适用。 企业同时发生扶贫捐赠支出和其他公益性捐赠支出的,在计算公益捐赠支出扣除限额时,不计入符合条件的扶贫捐赠支出。

    个人将所得捐赠给教育、扶贫、扶贫等公益事业和慈善事业的,捐赠金额不超过纳税人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的30%,可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 规定对公益事业和慈善事业的捐款应当在税前全额扣除的,从其规定。 个人将所得捐赠给教育、扶贫、扶贫等公益慈善事业,是指通过中国境内的公益性社会组织和国家机关,将其所得捐赠给教育、扶贫、扶贫等公益慈善事业。 应纳税所得额是指扣除捐赠前的应纳税所得额。

    个人通过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和国家机关向红十字事业、教育、农村义务教育、公益性青少年活动场所(含新建租赁场地)捐款,在计算和缴纳个人所得税时,允许从税前所得额中全额扣除。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有关规定,个人可以通过宋庆龄等6个单位、中国医药卫生发展协会、中国教育发展协会、中国老龄化发展协会等8个单位,以及中国健康快车等5个单位,在缴纳个人所得税前全额扣除。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有关规定,个人通过非营利性社会组织、**部门向福利和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捐款,符合相关条件的,允许在缴纳个人所得税前全额扣除。

  8. 匿名用户2024-01-21

    法律分析:当我们谈到公益性捐赠的“扣税”时,其实捐赠金额的“扣减”就是上述公式中的“应纳税所得额”,而不是应纳税额的直接扣除。 一般公益性捐赠费用的扣除比例上限为“应纳税所得额”的30%。

    简单来说,慈善捐款是“免税”的,这意味着捐款金额(在限额内)不会被征税。 “税收抵免”的效果与适用于纳税人的税率有很大关系。 工资和薪金的所得税税率为%。

    同捐100元,对低收入人群减免3元个人所得税,个人实际捐款金额为97元; 高收入人群和浩辉集团个人所得税减免45元,个人实际捐款金额为55元。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集管理法》第三条 开始和停止征税,以及减税、免税、退税、补税,依照法律规定执行; 法律授权***的,依照***制定的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 任何机关、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作出征税、征收、减税、减税、免税、退税、补税等与税法、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决定。

相关回答
10个回答2024-05-01

应纳税所得额 当年承包和租赁经营所得额(2000年承包和租赁经营的实际月数)。 >>>More

18个回答2024-05-01

高等级单位和低等级单位的小数点一般保持在小数点后两位,然后三舍五入。

7个回答2024-05-01

单位成本的计算方法可根据需要选择:

1、如果单位是以销售的产品数量计算的,则单位成本为:销售总成本和销售数量; >>>More

3个回答2024-05-01

思考、责任、检查、考核,多管齐下。

14个回答2024-05-01

同事只是一起工作,相处得好,他们仍然可以做朋友,如果不相处,他们只是同事,在工作中保持那种程度的关系是好的,没有必要结交深厚的朋友,因为他不是你朋友定义的那种关系。 你如何与他相处,主要取决于你的工作关系、上级和下属异性同事?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