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声音是如何产生的”的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发声物体与非发声物体的状态,并积极思考这一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景提问、猜想与假设、观察实验、合作与交流等的创建,让学生体验科学过程的方方面面,培养学生掌握观察现象、提出问题、推测结果、从实验验证中得出结论的思维方法。 3.在动手实验过程中,通过看、建模、画画、说话等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会沟通和倾听他人,体验声音的快乐。
2.教学重点和难度:通过观察、实验、比较、讨论、交流等活动,我们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教学模式的选择: 1、制造情境,引发问题。 2.提出假设和实验。 3、巩固完善,拓展延伸。 4. 验证猜测并总结评估。
4.**的使用: 1.多用**为学生提供创题情景,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考。 2.使用课件展示实验记录表和本课结论,突出重点。
-
声音产生的教学设计如下:
1.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过程和方法:能够观察、比较和描述物体发生和不发生时的不同现象;能够从观察到的多个物体发生的事实中对原因做出假设性解释; 不容易观察到的现象可以在其他物体的帮助下观察到。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的过程中,积极大胆地阐述自己的发现;愿意与他人合作,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和态度。
2.教学重点。
1)认识到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教学困难。
1)如何引导学生分析实验中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旅拆除。
4.教学过程。
1)创造情境并提出问题;
2)做出假设和初步验证;
3)学生使用牛皮带进行以下小组实验:
老师拿出牛皮带看,老师这里有牛皮带,既然要研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那我们就得想办法让它发出声音,你觉得怎么让它发出声音最好? 让我们在每个小组中讨论它。
4)学生汇报实验的方法;
5. 总结。 我们刚才讨论了很多方法,其中一种对老师很好,那就是一个学生用双手拉牛皮带,另一个学生用手拨号。 当然,使用这种方法,我们必须注意安全。
-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发声对象和非发声对象的状态,并积极思考这种现象,从而**声音的成因。
二、流程与方法:
1.让学生体验科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创造场景问题、猜想、假设,观察实验,合作交流,训练学生掌握思维方法,如观察现象、提问、推测结果、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等。
2、在动手实验过程中,通过看、摸、说来探索。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会沟通和倾听他人,体验探索声音的乐趣。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通过观察、实验、比较、讨论、交流等活动,我们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四、教学模式的选择。
为了顺利完成整个活动,我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将活动分为四个部分:
1.活动内容。
2、提出假设,进行实验探索;
3、巩固完善,拓展延伸;
4. 验证猜测并总结评估。 在课堂上,要求学生通过看、摸、说来观察发声物体的特征,对发声物体和非发声物体的外观进行观察和比较,从而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积极思考。
5.在本课程的教学中,小组合作实验、观察、比较、讨论、交流的教学方法,在提出问题的科研方法中,运用假设-实验调查得出结论,力求使学生获得知识,提高探究过程的能力。
5.**的用途。
1.用多**为学生提供情境,以创造问题,激发他们的兴趣,启发他们的思考。
2.使用课件展示实验记录、结论和课程要点。
3、利用展示平台展示各组实验记录,让同学们相互交流,形成正确的认识,得出科学的结论。
6. 教学准备。
鼓组、泡沫、橡皮筋、尺子、音叉、橡皮槌、锣、水槽、实验记录表。
-
教学目的: 科学理念:人耳由外耳、中耳和内耳组成,外耳的耳廓通过耳道将收集到的声音传递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并将这种振动信号传递到大脑,通过大脑的处理, 我们可以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
过程与方法:通过研究不同大小和距离的不同声音如何影响自制鼓膜模型的振动,解释人耳鼓膜的作用,并通过体验活动感受鼓膜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养成观察和关注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鼓膜的作用 教学难点:了解耳朵如何听到声音 教学准备:耳朵结构图,1个玻璃杯,气球皮,音叉,细沙。
教学过程: 1.将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以波浪的形式传到空气中,传到我们的耳朵里,我们是如何听到声音的?
2. 了解耳朵的结构和功能1.了解耳朵的结构:展示耳朵结构示意图,讲解耳朵的各个部位,猜猜外耳、中耳、内耳的功能是什么?专注于鼓膜所起的重要作用。 2. 耳膜是如何振动的?
3. 研究鼓膜的作用 1.展示鼓膜模型,观察鼓膜的振动,简要介绍鼓膜模型的制作,并在鼓膜模型上撒一些细沙。
2.小组实验:学生拿起音叉,在鼓膜模型前敲击,观察鼓膜的不同振动。 测试表明,当一个物体发出声音时,鼓膜会振动,当振动传递到大脑时,我们可以听到大脑处理后的声音。
3.小组活动:让学生拿着音叉,用不同的力在鼓膜模型前敲击,仔细观察鼓膜振动的差异,让学生在鼓膜模型前握住音叉,分别敲击,然后仔细观察鼓膜振动的差异。
4、通过实验交流,了解鼓膜振动与生物体强度的关系及其接收到的声音距离:声音强,鼓膜振动强烈; 发声微弱,鼓膜振动微弱; 距离近,耳膜剧烈震动; 距离很长,鼓膜振动微弱。
四、研究耳廓的作用,鼓膜的振动传递到人脑,大脑进行处理,让我们听到声音,耳廓的作用是什么? 你能设计一个测试证明吗? 学生通过学习和交流得出结论。
5. 总结:我们如何听到声音?
如下:
1、课程设计的教学目标和定位有清晰的分析和理解,教学设计有清晰的思路和切实可行的措施,体现了教师较好的教学改革理念。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