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1日,我拿了一块大蒜,轻轻地剥掉了外面的白皮; 然后我找了一个空的矿泉水瓶,把上面的一块切掉了,只留下下面的部分; 然后倒入一半的水,再次放入大蒜。 知道我在做什么吗? 没错!
我正在种大蒜。
今天,3月2日,我注意到大蒜头冒出一点绿色。 大蒜快要发芽了! 我赶紧换了一瓶水,发现根已经长出来了,我拿尺子测量了一下,根只长了一点点,大约1毫米。
3月4日 今天,我来看我的大蒜,啊,前天大蒜芽还是个小暗点,看不清,今天青芽出来了,有两只,长约7毫米。 我怕水里没有足够的营养,所以我又换了水。
3月5日 今天,我注意到大蒜的绿芽已经长出来了,长约1厘米,另一个长得更快,总共长了厘米。 换水时,我测量大蒜根长了 4 毫米,总共长了 5 毫米。 日记三年级日记。
3月6日今天,我发现大蒜长得太弱了。 它可能是营养不良,所以我给它加了两种复合肥,希望它长得更快,长得更强壮。
今天,3月8日,我发现大蒜的小绿芽真的长高了,而且更健壮了,我非常高兴,赶紧又加了复合肥,生怕水里的养分不能满足大蒜的生长。 我还注意到,那两根小绿芽又长了1厘米,最高的有2厘米长,稍矮的有2厘米长。 大蒜根也变成了一个漩涡状。
今天3月9日,我发现大蒜的绿芽长3毫米,最高的是厘米,中间的是厘米,最短的6毫米长。 我不能用尺子测量大蒜根,因为根是纺锤状的,我估计它有 6 毫米长。
今天,3月10日,我发现从3个绿芽中钻出一个不到1毫米的小绿芽,我又加了复合肥。 我拿了一把尺子,最长的一把有3厘米长,但是还是太弱了,可能是营养不良,缺乏阳光,所以我把它种在花盆里,放在阳台上,让它晒太阳,这样它就可以有足够的营养和阳光。 有了土壤和充足的阳光,它一定会长得更快更好!
-
对于这种观察日记作文,首先要对描述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心中有一个模板内容,然后根据一些写作方法进行描摹。
首先,要把握观察特点,突出重点。
观察现场,一定要看清楚,仔细看,具体地写下特殊的地方,这样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关键是在特点的基础上聚焦特色,有了特点和重点,风景就在心。
其次,观察要有点面对面,边看边思考。
不管是什么样的风景或事物,我们首先要对整体和全局有一个详细的了解,然后才能抓住一个或几个要点去观察。 只有这样写出来,才能生动、具体,让人身临其境。
第三,观察要有序,写的时候要有层次。
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或者先在中间,然后从两侧。
第四,总结升华。
引言后,将写作内容升华,表达自己的进步。
观察日记样本:大蒜的生长过程
星期五放学回家,看到妈妈买了一些红皮大蒜,我决定自己种,仔细看看它是如何生长的。
我挑了一个大蒜头,把大蒜剥下来放进玻璃杯里,然后倒入半杯水,放在桌子上观察。
星期六早上,我仔细观察,发现大蒜没有太大变化,所以我把玻璃杯移到窗台上,阳光可以照到我。
星期天中午,我惊喜地发现大蒜的根部长着一些根,又细又短,最长的根有近3毫米长。
星期一早上,大蒜的根长了一点,最长的将近1厘米。 大蒜的顶部还有三瓣蒜瓣,它们还长出短而卷曲的绿色和黄色芽,就像绿色和黄色的珍珠一样,非常可爱。 为了在水中保持足够的营养来满足大蒜的生长,我换了一次大蒜的水。
下午放学一放学,我就飞回家,发现大蒜根部的根越来越长,蒜瓣的小芽争先恐后地探出头来。
又过了一天,我注意到大蒜的生长速度明显增加,蒜芽长得又长又尖,有的还长成了4厘米高的蒜叶。 看着自己亲手种植的大蒜一天天长大,心中充满了喜悦!
通过这次种植大蒜,我了解到植物从生根、发芽到生长是有序的,需要时间; 我还了解到,水、空气和适宜的温度是植物生长的三要素,充足的养分也缺不开。
-
在日记中观察大蒜的生长过程如下:
在日记中观察大蒜生长过程的第一天。 我们拿了一根大蒜,把丁香一瓣一瓣地切开,然后种在花盆里。 第二天。
大蒜没有太大变化。 第 3 天。 只见大蒜发芽,像一颗嫩黄的脑袋从地里冒出来,新的生命诞生了!
第 4 天。 又有两个小脑袋从地里冒出来,第一个小芽已经有了几厘米。 看着那三个结实的蒜芽,我非常高兴,它们似乎成了好朋友。 今天,我还给他们的三个弟弟浇了一次水。
第 5 天。 昨天我倒了一次水,原来的三个兄弟和另外三个新兄弟成了好朋友,三个兄弟加三个兄弟,现在有六个兄弟。 第 6 天。
小芽们挣扎着钻了起来,最后全都钻了出来,有的已经穿上了绿色的外套,很漂亮。
第 7 天。 最先长出来的蒜芽有几厘米长! 他的名字很帅,叫“老大”。
第 8 天。 太可惜了,原来排在第二位的“雨燕”已经赶上了! 第一名的“老板”垂着头,不情愿地把第一名的位置让给了“飞快”,他们都穿上了绿色的外套。
第 9 天。 比赛还在继续,这个骄傲的“雨燕”又被“老大”追上了! 最小的蒜苗的名字是“小兄弟”。
这个绿盆最挣扎的是一棵叫做“劈颊头”的大蒜幼苗,因为它的大蒜叶向四面八方蔓延。
第 10 天。 我拍了大哥、弟弟飞快、小鬼头的合影留念。我还观察到,它们开始从土壤表面的 4 到 5 厘米处分叉,长出细长和扁平的绿叶,中间有折痕。
n 天后。 大蒜长得很高。 我发现了另一个有趣的现象,大蒜只会长高而不是变厚,这是为什么? 爸爸给我煮了一盘我种的大蒜鱼,味道很好吃。
大蒜的生长过程:
大蒜的生长过程包括萌发期、幼苗期、鳞芽和花芽分化期、蒜藓伸长期、鳞茎扩张期和休眠期六个阶段。 叶子属于萌发期,一般需要7-30天左右,发芽后会随着生长进入幼苗期,叶片面积会逐渐增加。
之后进入花芽和鳞芽的分化期,这是生育的关键期。 分化完成后,是大蒜发芽伸展期,然后是鳞茎扩张阶段,底部的大蒜头逐渐膨胀。 植物枯萎后,进入生理休眠期。
-
大蒜生长观察日记如下:
1月3日星期一
今天放学回家,看到爸爸拿出大蒜,准备去蒜皮炒生菜。
看着乳白色的球形大蒜,我觉得它们太可爱了:薄薄的一层壳,像一层薄薄的纱布外套,纱布里面的果实是闪亮的白色,闪耀着耀眼的光泽。
我急忙向爸爸要了一个,准备自己种大蒜。
9月5日星期三
由于家里没有现成的土,我就有了个主意,把大蒜种在一个装满水的大玻璃碗里,就像妈妈在过年时种的水仙花一样。
一样。 爸爸见我把整颗大蒜都泡在碗里,拍拍我的头笑道:“傻丫头,大蒜怎么长得这么快?
我急忙帮大蒜脱下漂亮的纱布,用一片花瓣在水中举起。
9月7日星期五
今天我发现大蒜的根长了,又细又长又短,像山羊的胡须,大蒜芽是从果实的顶部抽出来的。
幼苗美丽嫩绿,白色绿色,真像一棵小白菜。
9月13日星期四
因为把玻璃碗里的大蒜移到窗边的地方,大蒜苗接受了太阳的洗礼,一下子长了不少,接近八厘米,颜色变成了翠绿色,白色的根更长,上面有小圆刺。
9月15日,星期六
医 管 局! 我的蒜蓉秧苗已经有十厘米长了,绿松石色,绿松石色,不禁想起好吃的蒜蓉炒猪肉片。 下面的蒜头变小了一点,白色的外观让人联想到图片中的泡泡裙。
9月16日星期日
蒜蓉苗长了,绿叶在敞开的落地窗里随风舞动。
前面似乎更有气场。 爸爸妈妈说这就像一个边缘仙子。
我说得像一个长发女孩跳舞。
看着自己胜利的果实,我突然想到:这才是真正的绿色无公害蔬菜......
通过17天的观察,我发现大蒜幼苗的生长与空气干燥湿度、温度、阳光等自然条件密切相关。
9月20日星期四
今天是丰收日,大蒜是餐桌上的主角。 我和妈妈高兴地脱下我们湿漉漉的绿色“裙子”,把它递给正在做饭的爸爸。 今天是丰收日,大蒜是餐桌上的主角。
我和妈妈高兴地脱下我们湿漉漉的绿色“裙子”,把它递给正在做饭的爸爸。
爸爸把大蒜和肉片放在一起,加了一些料酒。
在锅里煎的时候,香味四溢,忍不住想尝尝。 吃着胜利的果实,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你有一颗心,汗水和辛勤一定会换来收获!
-
描述观察场景:记录你观察的位置,以及观察环境的特征,如温度、光线、湿度等。 记录观察结果:
记录您观察到的大蒜生长过程的细节,例如它的高度、叶子的颜色、根的长度等。 做出观察性结论:通过观察,您可以得出结论,例如大蒜的生长速度、对光的偏好等。
2022年1月1日观察场景:室内,温度25摄氏度,光线好 观察内容:观察一棵蒜树,高约10厘米,叶子绿色,根长约5厘米。
观察:通过观察,我发现大蒜生长得更快,一周内叶子和根的长度都增加了约2厘米。 我还发现大蒜对光有一定的偏好,光越强,它长得越快。
请注意,观察日记是一种科学的记录方式,需要尽可能精确和客观地记录观察结果。 因此,在写观察日记时,应避免主观评价,简单描述所观察到的具体情况。
-
在日记中观察大蒜的生长过程 怎么写:
昨天,我打算种大蒜来完成我的语言观察日记。 我爸爸问我:“蒜芽是从哪里来的?
我从来没见过大蒜发芽,也没有经验,所以不知道,就说:“是整颗大蒜的突出部分发芽的,所以大蒜应该一个一个地种。 ”
好吧,这就是你的想法。 我认为大蒜应该用丁香来浇头。 我爸爸说。
我想:这一次,我一定错了。 于是,我好奇地问爸爸
你种过大蒜吗? “是的,”我爸爸说,切了一瓣大蒜,“你必须亲眼看看,才能知道它应该怎么种。 ”
我爸爸把蒜子沿着蒜瓣的较长边切开,给我看大蒜里有一棵小苗,小绿叶,根淡黄色。 这次我明白了,每瓣蒜子里都有一棵小苗,所以把蒜一一种,尖锐的地方是长芽,平的地方是长根。 我爸爸还说,先把大蒜泡在水里,先把根部浸泡好,等根部浸透了再移到土里。
我们把大蒜一个一个地剥皮,整齐地放在一个浅盒子里,在上面倒点水,这样水就够不到半瓣大蒜了。 这样,大蒜就种下了。
今天早上,我注意到大部分蒜蓉的顶端都长出了绿色的小芽,就像小鸭子顽强地破壳而出,一摸就觉得小芽又硬又硬。 高跟鞋从大蒜的末端长出来,就像我们的睫毛一样,但很白。 一瓣大蒜多可爱啊!
一年级数学日记怎么写? 今天我们了解了人民币,有10个1个1个角,2个5角1个元。10元有10元,10元有2元,10元有5元,10元有2元,100元有250元,100元有10元,100元有5元20元。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