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例如,如果企业在成立期间发生30万元的启动费用,则会计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税法规定在不少于3年内摊销并扣除税款。
因此,资产的账面价值为0,计税基数为30万,产生暂时性差额30万,可以从企业未来的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作为未来费用摊销),为可抵扣的暂时性差额。
因此,在计算当期所得税时,损益表中包含的所得税作为会计利润计算,差额反映为递延所得税资产。
简单的损益表。
1)收入:100
2)费用:60
毛利40万。
3)启动费:30万元。
4)利润:100,000。
减:所得税。
5)净利润。
计算应纳税所得额 会计利润 100,000 + 200,000(30 10,分三年摊销)。
300,000 当期所得税 应缴纳的当期所得税 30*25% 百万。
借方:所得税费用 (10*25%)
借方:递延所得税资产5 (
贷方:应纳税额应纳税额。
当账面价值大于税基时,将出现应税暂时性差异和递延所得税负债。
同样,如果负责人的账面金额与税基不同,也会出现上述情况,请比照处理。
例如,预计负债(相当于计入损益的费用)在税法上是不允许扣除的(但在未来实际发生时会扣除),因此也会有暂时的差异。
仅供参考。
-
这确实是一个新问题。
我认为金融体系应该进行彻底改革。
制作凭证时,输入实际金额,也输入税额,然后在月底或年末计算税额。
这太难了,而不是人为地计算。
-
资产的账面价值是指企业会计账簿中记载的资产的资产净值。
资产计税基础是指在资产账面价值回收过程中,按照税法规定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可以从应纳税经济利益中扣除的金额。
-
账面价值是会计的名称,税收的基础是税法。
-
资产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大于计税基数是应纳税额的暂时性差额,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
如果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税基,则该资产在未来期间产生的经济利益无法在税前全额扣除,需要对两者之间的差额征税,从而产生暂时的可征税性差异。
资产的账面价值是企业在资产持续使用时最终将获得的经济利益总额,而计税基础是指未来期间税前扣除的资产总额。
当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其税基,或负债的账面价值小于其税基时,可征税性存在暂时的差异,即对于资产,当会计准则的价值高于税准则的价值时,在纳税时, 可以当期扣税,以后再交税,所以我们把当期的这部分差额称为应税暂时差额。
当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时,可征税性暂时存在差异的原因是:
1、资产的账面价值代表企业继续使用或最终**资产时将获得的经济利益总额,而计税基础则代表一个。
未来期间可以税前扣除的资产金额。 如果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其税基,则该资产在未来期间产生的经济利益不能在税前全额扣除,需要对两者之间的差额征税,从而产生暂时的可征税性差异。
2、例如,某无形资产账面价值为200万元,计税基数为150万元,两者之间的差额将导致未来期间应纳税所得额和所得税增加。 在发生期间,如果符合确认条件,则应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以上是资产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差额,就是这个问题的全部答案。
-
当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税基时,将其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负债。
应税暂时性差额是指在未来资产回收或负债清算期间,将导致应纳税所得额确定的暂时性差额,当差额在未来期间冲销时,转回期的应纳税所得额将增加,即 在不考虑事件影响的情况下,在不考虑事件影响的情况下,在不考虑转期应纳税所得额的基础上,转期应纳税所得额和应缴纳所得税额将因暂时性差额的转销而进一步增加。
-
资产的账面价值是资产类别账户账面余额的净额减去相关备抵项目。 例如,应收账款账面余额减去相应的坏账准备金的净额即为账面价值。
资产计税基础是指在资产账面价值回收过程中,按照税法规定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可以从应纳税经济利益中扣除的金额。
资产的计税基础 = 未来税前费用金额 成本 过去或现在的税前费用金额。
在具体确认资产计税基础时,应区分不同的情形:(1)资产计税基础等于账面价值。 如果资产产生的未来经济利益不征税,则该资产的征税依据是其账面价值。
通常,资产的入账价值与购置时的计税基础相同。 (二)资产的计税基础和账面价值不相等。 通常,在后续的资产计量中,由于会计准则和税法的差异,计税基础和账面价值之间可能会存在差异。
例如,资产发生减值的,应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计提相关减值准备,而税法规定企业提取的减值准备一般不能在税前扣除,只有在资产出现重大损失时才允许税前扣除; 导致资产的计税基础与账面价值之间的不平等。在资产计税基础不等于账面价值的情况下,有一种特殊情况需要注意,即该资产的计税基础为0,这主要是在与资产相关的收入免税或收付实现制征税时产生的, 则资产的计税基础为 0。例如,国债投资的应收利息账面金额为20万元,利息收入依税法规定免税,则应收利息的计税基数为0。
-
添加第一人称的答案。
负债的计税基础。
账面价值 - 未来期间可以扣除的金额。 换言之,负债的计税基础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是未来期间的可扣除金额。 对这句话有两种理解,一是现在不可抵扣,二是将来可以抵扣。
在您的示例中,3000 万现在是税前可扣除的,而 1000 万现在不可扣除但将来不会扣除,因此计税基础 = 账面价值。
以支付给员工的薪酬为例。
税基和账面价值之间差异的一个例子。 遣散费包含在新标准中,例如在退休年龄之前。
对于提前退休的员工,如果企业需要承担提前退休和正式退休之间的退休工资,那么未来应承担的所有工资均应计算在员工提前退休之日应支付的工资中。 从税收的角度来看,费用只有在将来实际支付时才能扣除,在这种情况下,账面价值和税基之间会有差异。
-
您好,资产的计税基础和负债的计税基础是不同的:资产计税基础是指企业在收回资产账面价值的过程中,按照税法规定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可以从应税经济利益中扣除的金额, 也就是说,当资产在未来期间征税时,可以扣除的税前金额。资产的计税基础是假设企业按照税法规定进行会计核算而提供的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金额。
一般来说,根据税法购买资产的成本是购买时实际支付的金额。 在连续持有资产过程中,未来期间可以扣除的税前金额,是指资产的购置成本减去以前期间按照税法规定已扣除的税前金额的余额。 负债的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a)减去(b)在计算未来期间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扣除的金额,即a-b。
当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其税基时,发生可抵扣的暂时性差额; 当负债的账面价值低于其税基时,可征税性就会出现暂时的差异。 负债的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按照税法的规定应纳税和抵扣。 与账面价值的关系如下:负债的计税基础 = 负债的账面价值 - 未来负债在支付时允许的税收减免金额。
-
资产的账面价值。
大于税基。
这是一个应税的暂时性差额。 在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额的期间,确认相关递延所得税负债。
应税暂时性差异通常源于:
1、资产账面价值大于其税基;
2. 负债的账面价值低于其税基。
当期发生可抵扣暂时性差额的,符合确认条件的,确认相关递延所得税资产。
可免赔额暂时性差额通常由以下原因引起:
1、资产账面价值低于其税基;
2. 负债的账面金额大于其税基。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
第58条.
固定资产。 税基根据以下方法确定:
(一)对朗山购买的固定资产,以购买价款和已缴纳的相关税费,以及资产为达到预期用途而直接产生的其他费用,作为征税依据;
2)自建固定资产,以结算完成前发生的费用为计税依据;
3)对于提前融资租赁的固定资产,以租赁合同约定的付款总额和承租人在签订租赁合同过程中发生的相关费用为计税依据,租赁中未约定付款总额的,按资产公允价值计算。
承租人在签订租赁合同过程中发生的相关费用为计税依据。
净资产收益率与总资产收益率相等,说明不存在负债,若属实,则说明企业不仅不借款,而且没有应付账款,说明企业信誉度不高,在产业链中处于弱势地位; >>>More
资产负债表(The Balance Sheet),又称财务状况表,代表企业在某一日期(通常在每个会计期间末)的财务状况(即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状况)的主要会计报表,资产负债表采用会计结余原则对资产进行划分, 符合会计原则的负债和股东权益交易分为“资产”和“负债和股东权益”两大类。根据特定日期的静态业务情况,将其浓缩为单个报表。 >>>More
对于企业来说,一般认为资产负债率的正常范围是40%至60%。 资产负债率一般在50%-70%之间,**类一般不超过80%,生产类一般不超过70%。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