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打仗的时候,分为前、中、后、左、右三军,为什么把全军称为三军?

发布于 历史 2024-02-27
8个回答
  1. 匿名用户2024-01-26

    左、中、右是主力,前军是先头部队,后方是辎重兵 春秋时期,各大国家通常组建三支军,但每个国家的称号都不同,比如晋国。

    它被称为中军、上军和下军; 楚。

    它被称为中军、左军和右军; 齐国。

    卢和吴。

    他们都被称为上、中、下军队。 三军各有将军和副官军衔,中国军队的将军是三军司令。 随着时代的发展,上、下、中三军逐渐被前、中、后三军所取代。

    唐宋后,这样的机构成为军队的固定结构。 此时,三军的主要标志是承担不同作战任务的各个单位。 前军是先锋部队; 中国军队是主将指挥下的军队,也是主力军; 后方军队主要充当掩护和警戒任务。

    在中国古代军队中,最大的建制单位是军队。 军队的建立是代代相传的,但人数或多或少不同。 汉代5人编队,2个单位为火,5个火为队,2个队为军官,2个官为宋,2个宋为部委,2个部为学校,2个为学校,2个为学校,2个为军。

    今天,前、中、后三军已经完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现代陆军、海军和空军。

  2. 匿名用户2024-01-25

    在古代,我听说天上有九个太阳,当时需要射太阳,组成日本军队,在古代,三军指箭

  3. 匿名用户2024-01-24

    “三军”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当时各大藩国将军队定为“三军”,但具体划分不同。 例如,晋国将军队分为中军、上军和下军; 楚国将军队分为中、左、右三军; 齐、鲁、吴三国将军队分为上军、中军和下军。 “三军”都有将军、助手等军官,“中军”的将军一般是“三军”的指挥官或将领。

    随着时代的演进,在唐宋时期,“三军”演变为前、中、后三军,成为军队的固定编制。 每个氏族的功能也不同。 前军负责侦查和处理小规模冲突,中军为主力,后方负责后勤。

    前方军一般是指先锋部队,是开路填桥,清除主力前进障碍,向主力提供情报,震慑敌人的利刀部队。 中国军队是总司令亲自指挥的主力部队,人数众多,装备齐全,是决战的核心力量。 后方部队也是军队的后勤保障力量,一般不冲锋陷阵,只护送行李,运送粮草,救治伤员,为非战斗人员清理战场。

    慢慢地,上、中、下三条道路被前、中、后三军所取代,前军负责冲锋,中军是主战队,指挥官也在中军,后方军主要负责掩护和保安工作,这样的战斗队非常先进, 而且在唐朝之后就已经很成熟了。今天,“三军”已被海、陆、空军三军所取代,但无论它们如何变化,从古至今,“三军”是全国所有作战部队的总称。

  4. 匿名用户2024-01-23

    在古代,军队是按规模划分的,历朝各朝的武官头衔基本上分为元帅、将军、上校、中士五大类。

    在中国古代的夏朝,国王控制下的军队作为对内镇压奴隶和对外掠夺的工具出现。 在商朝和西周王朝,国王拥有相对强大的军队,可以派遣各个氏族,各个国家或附庸国的军队,以及皇帝。

    士兵主要是奴隶主和平民,平时耕种、进行射箭和御训,战时按需要征兵,奴隶只能随军杂役。

    军队有战车士兵和学徒,战斗以战车战为主,师部大概是最大的建制单位。 春秋时期,诸侯诸侯的权力增加,军队扩大。 军队成为最大的建制单位。

    战车军仍是主要兵种,一些藩属国已经组建了独立于战车的步兵,江域的诸侯国也建立了一定规模的海军(船师)。 在这些朝代中,青铜武器不断发展,成为主战场**。

  5. 匿名用户2024-01-22

    战斗时一般分为上、中、下三军、禁卫军...... 你可以把它想象成皇帝的私人军队。

  6. 匿名用户2024-01-21

    三军一般是指前军、中军、后军等三军,在古代,行军和战斗讲究阵型,一支兵力应分为前、中、后三军,这样战争才不会混乱。

  7. 匿名用户2024-01-20

    指前军、中军、后军,即前锋部队、指挥员所在主力部队、负责掩护、护粮草的后勤部队。

  8. 匿名用户2024-01-19

    在古代,行军中的三军所指的是前、中、后三军,而不是我们现在的水、陆、空三军。

相关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