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次重大改道(根据黄河水利委员会统计)。
黄河以“淤积好、决策好、洄游好”著称,有“三年两次决堤,百年一次改道”的好说。据统计,在1946年以前的几千年里,黄河决堤、洪水泛滥1593次,大改道26次。 通过海河改道,离开大沽口; 最南端的一条穿过淮河,进入长江。
黄河形成的泥沙堆积是决口的根本原因。 1855年黄河决堤前,魏渊发现黄河两岸的地势已经是南高北低,认为黄河北断是必然。
黄河有没有泥沙,并不完全取决于人类的非理性经济活动。 汛期淤积浅滩,旱季淤积河道,河床长期抬高。 黄河水少,泥沙多,水泥沙严重失衡是黄河问题的症结所在。
因此,目前的黄河治理规划包括中下游、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小浪底工程)、独立方案和亚流派方案等不同方案。
-
据不完全统计,从公元前602年(历史上第一次有记载的黄河改道)到1938年(黄河改道花源口)的2540年间。 有 26 次重大改道,平均在不到 100 年的时间里有一次重大改道。
-
次数 时间 入海地点 改道原因。
公元前602年,沧州第一次自然进入渤海。
第二次是在公元11年宾县,丽金进入渤海自然,人工第三次是公元1048年。北流天津入渤海,南流自乌里杜马河流入渤海自然。
公元四 公元 1194 年清江口、云提关入海 自然,人工 公元五 公元 1494 年 淮河入海 自然,公元 6 年 1855 年 丽津 入渤海 自然,公元 7 年 1938 年 人工 入海 1938 年 淮河 入海 人工。
资源。
-
历史上更以黄河的7次改道而闻名,公元前602年沧州首次进入渤海自然。
第二次是在公元11年滨县,丽津流入渤海自然,第三次是在公元1048年,北流从天津流入渤海,南流自武里杜马河流入渤海自然。
第四次是在公元1194年清江口,云铁观入海自然,第五次是在公元1494年淮河入海自然,第六次是在公元1855年,沪金入渤海自然,人工造,第七次是在公元1938年,淮河入海人工。
除第7次外,其他几次都是自然原因,决堤改道,很大一部分原因,或者黄河堤防年久失修,第6次有明确记录,原决不严重,只要及时封锁,黄河就不会改道, 但因为当时清朝忙于太平军,黄河断口不小心,不抽银两,导致断口长时间无法控制,导致黄河改道。
而第七次完全是人为之,老江炸毁花源口堤防,导致黄河改道,兵民伤亡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