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和,1371年-1433年,原名马三宝,1433年(宣德八年)62岁 郑和在回国途中病逝于古里(今印度卡利卡特)。 云南省昆阳(今金宁)宝山乡志代村回族。
-
郑和是三保太监。
-
郑和年轻时侍奉燕王朱棣,智有谋,懂打。 后来,他在景严之战中立功立业,晋升为内官和太监。 从1405年(永乐三年)到1424年(永乐二十二年),郑和六次以宦官的身份下西。
1425年(洪熙元年)后,郑和担任南京卫戍太监,1430年(宣德五年)第七次奉命西征,有人说他于1433年(宣德八年)在途中死于古里,南京牛寿山南麓的郑和墓可能是他衣裳的坟墓。
郑政的正义救世之行,是中华民族爱好和平、睦邻友好、友爱思想的精髓,也是地区各国共同的精神财富和文化基因,一直延续至今。
-
他是个太监,但他心胸开阔!
-
郑和是一个勇于探索,面对困难从容冷静的人。
-
郑和是云南人。
郑和是云南人,祖籍阿拉伯人,是穆斯林,郑和刚入宫时因为吃事当太监,后来被明朝先祖朱棣赏识。 郑和,姓马,是明代祖先朱棣所姓的郑姓,人,云南省昆阳州人(今云南省昆明市金宁区昆阳街)。 伴奏。
明朝宦官、航海家、外交家,郑和年轻时是燕王朱棣的仆人,有智慧和谋略,懂得打仗。 后来,他在景严之战中立功立业,晋升为内官和太监。 从1405年(永乐三年)到1424年(永乐二禄十二年),郑和六次以太监的身份上西。
1425年(洪熙元年)以后,郑和在南京任驻军太监。
历史记录
1430年(玄德五年)奉命第七次西征,一说是1433年(玄德八年)在去皇宫的途中死于古里,南京牛寿山南麓的郑和墓就是现在的衣冢。 郑和的西洋航行是15世纪初世界航海史上空前的壮举。 郑和本人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在这一历史事件中也展现了自己的外交才能、军事战略和精神素质,赢得了世界的尊重和怀念。
自晚清以来,郑和的研究发展迅速,但许多重要课题仍未定论。 郑和撰写和雕刻了许多佛经,但流传至今的只有少数,包括国家图书馆的《佛言莫里奇经》的雕刻版和云南图书馆的《五华寺大藏经》的印刷版。
以上内容参考:百科全书-郑和。
-
云南省昆阳州宝山乡和傣族村(现金宁县)。
-
云南昆阳人,原名马三宝。
大多数傣族妇女都把头发扎起来,穿窄袖衬衫和长裙,但在莽市等地,她们婚前穿短衬衫和小腰,婚后改穿开衫和黑色筒裙。 男人经常用白色或绿色的布包住头,穿短衬衫和短裤,冬天在寒冷时盖毯子。 过去,傣族有纹身的习俗。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