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言以蔽之:经济上,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开放,实行官僚资本主义,建立苏联特权阶级,在政治上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主要矛盾转移到外部世界,在国内继续推行大俄罗斯种族主义,以赢得俄罗斯族人的支持, 占人口的大多数。
俄罗斯目前的寡头经济模式是从勃列日涅夫模式开始的,但已经从苏共最高领导人所代表的官僚资本主义转变为老百姓的新寡头资本主义,经济仍是高度集中的模式,但市场开放程度在一定程度上不断扩大, 为经济增长提供空间。
这种模式的缺点是纵容垄断的无序扩张,在短时间内贫富差距明显,市场逐渐萎缩,使社会极度贫富,影响社会稳定。 也可以变相地说,从自由市场经济到200多年垄断资本主义的整个过程,需要几年或十几年的时间。
前期贫富差距不明显,人民生活水平在提高,因为中后期贫富差距扩大,中后期经济开始停滞和倒退,后期, 贫富差距极大,人民生活水平差一天比一天差。后期,由于贫富差距巨大,苏共特权阶层的贫富与苏联人民排队买面包吃不饱的巨大反差,为苏联解体埋下了祸根。
-
好:1、改革对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产生了一定影响,国民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发展,2.军事实力和综合国力也大大增强,使苏联成为与美国相提并论的超级大国。 坏:
1. 后期改革停滞不前,使苏联陷入困境 2.改革时间很短 3.改革并没有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
-
勃列日涅夫本人素质不高,能力平庸,他将苏联推迟了18年。
-
重工业,特别是军工、轻农业。
-
勃列日涅夫一上台,就不得不对前任的一些重要政策进行调整和修改。 首先,决定恢复按照区域生产特点建立统一的党组织和领导机关,废除赫鲁晓夫时期根据生产原则分别建立的工业党组织和农业党组织; 其次,强调恢复集体领导原则,组建由他(苏共总书记)、波德戈尔纳(最高苏维埃主席)和柯西金(苏联部长会议主席)组成的三驾马车; 三是转变党风,强调民主法制,批判自愿主义; 四是废除区域管理原则,恢复部门管理原则; 第五,要继续赫鲁晓夫后期酝酿的经济改革实验。
经过一些政策调整,1965年召开的苏共九月全会通过了一项决议,并先后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改革经济体制的文件,决定在苏联实行新的经济体制。 该系统的三个原则是:
1)扩大企业自主权,提高企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通过行政方法与经济方法相结合来管理经济,逐步聚焦于经济方法,并加强经济杠杆的作用;(三)贯彻国家、企业、个人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应该说,对于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国家来说,在改革初期贯彻上述三项改革原则是合理和必要的。
-
在美苏冷战的背景下提出的改革最终被证明是失败的。
-
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内容和有效性。
-
1960年5月,勃列日涅夫成为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成为继加里宁、尼古拉·米哈伊洛维奇·什维尔尼克和伏罗希洛夫之后的第四位苏联国家元首。 自同年7月起,他不再担任**秘书一职。
1963年6月,在科兹洛夫生病两个月后,勃列日涅夫回到了秘书的职位。
1964年7月,他辞去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职务,专心致志地从事党务工作。
1964年10月,苏共书记苏斯洛夫和克格勃首脑谢列平密谋推翻赫鲁晓夫。 赫鲁晓夫**后,苏斯洛夫和谢列平在争夺王位的斗争中陷入僵局,为了避免两败俱伤,勃列日涅夫在10月14日举行的苏共**全体会议上当选为苏联最高领导人。 11月和12月,勃列日涅夫在赫鲁晓夫办公室又担任了两个职位。
1976年5月,他成为苏联元帅。
1977年6月,他还担任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名义上的集体领导终于解散。
从1977年到他去世前的最后五年,他担任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
苏联国家元首不是苏联的真正领导人,但苏共第一书记或总书记是苏联的最高领导人。 因此,1960年苏联主席团主席的任命不是政府的开始,而是1964年10月他成为苏共第一书记时的政府的开始。
所以勃列日涅夫应该在 1964 年 10 月 14 日至 1982 年 11 月 10 日期间掌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