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中所说的思想和感受是什么?

发布于 文化 2024-06-26
5个回答
  1. 匿名用户2024-01-30

    也就是说,作者写作时的情绪。

  2. 匿名用户2024-01-29

    1.遗憾告别就像李白的《桃花湖千丈深,不如王伦送爱》深。(送给王伦的礼物)。

    2.超脱的感觉如江逵的《桥边看红药,知谁年生》(《扬州慢》),表达了对事物和人的无限遗憾和悲哀。

    3.乡愁如王伟的“孤身一人异乡,每逢节日都想着亲人”(《忆山东兄弟九九》)。

    4.杜牧的《东风不与周朗,同阙春锁二桥》(《赤壁》)等怀旧之情。

    5.讽刺如《诗经》中的“朔鼠朔鼠,我没有食物”; 白居易的“瓶溢九酿,水地为八宝......长江以南早,衢州人吃人“(”轻脂“)。

    6.报效国的感觉,如王长陵的《让龙城飞进来,不叫胡马杜阴山》(《出站》); 陆游的《一师显真名》(《书怒》)。

    7、对永静的爱情就像何志章的“不知是谁剪掉了薄叶,二月的春风像剪刀”; 谢昊的“鱼戏新动,鸟儿散,花儿飘落”。 不去香酒,也要看青山国“(”游东天“)。

    8、汪长陵的《洛阳亲友互问,玉罐里有一颗冰心》(《芙蓉府送心渐进》等友情

  3. 匿名用户2024-01-28

    首先要通读课文,最好是实践当时的社会环境,多体验中心思想,更好地理解课文的意思,多找课外资料。 首先要通读课文,最好是实践当时的社会环境,多体验中心思想,更好地理解课文的意思,多找课外资料。 首先要通读课文,最好是实践当时的社会环境,多体验中心思想,更好地理解课文的意思,多找课外资料。

    首先要通读课文,最好是实践当时的社会环境,多体验中心思想,更好地理解课文的意思,多找课外资料。

  4. 匿名用户2024-01-27

    1. 告别。

    2.超然的感觉。

    3.乡愁。

    4.怀旧。

    5.讽刺。

    6.报效国家。

    7.对永静的爱情。

    8.爱情和友谊。

  5. 匿名用户2024-01-26

    比如:梁士秋的《鸟》,这是他留给自己爱鸟的散文。 作者对鸟儿的热爱,鸟儿的欢乐,鸟儿的忧愁,鸟儿的生活,鸟儿的死亡,都影响着作者的感情。

    作者对鸟类生存和命运的深情,体现了作者对无拘无束生活的向往和对笼子般的现实的不满。 通过把握“事物”的特征,理清“感受”的语境,可以更恰当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从而把握文本的深层含义。

    《春夜的快乐雨》表达了作者对春雨等无名之辈的赞美之情。

    苏建德江表达了什么想法和感受?

    这首诗是用忧郁的旅程写成的,构思巧妙。 开头一句“把船移到燕竹停泊”中,直指题目,写到船停靠在建德河的小沙洲,准备住宿。 第二句“夕阳忧伤又新”,形容诗人此刻的心情。

    “新”字,让人觉得原诗人有无穷无尽的旧忧,如今他扎根于此,孕育出更浓郁的新忧愁。 这奠定了整首诗的抒情基调。 但新的悲哀在哪里,作者并没有明说出来,而是向我们描述了河边一幅生动的夕阳风光:

    茫茫旷野中,天幕低垂,仿佛要笼罩一切; 清澈的河水中,只有一轮明月,荡漾在船舷上。 在这茫茫旷野和河水里,只有明月来陪伴寂寞的流浪话语。 明月给了他安慰,也给他增添了更多新的悲伤。

    “忧愁”是这首诗的眼睛,整首诗都围绕着“忧愁”二字展开,展现了作者高超的意境。

相关回答
5个回答2024-06-26

也就是说,它指的是人们在表达思想和意识形态时的思维方式。 比如:有实事求是、破解泄密的,有的一厢情愿;有的崇拜个人,有的依靠群众;有的雄心勃勃,有的脚踏实地,等等。

5个回答2024-06-26

作为一种文学描写手法,“通感”最早是由钱钟书先生提出的(见《文学评论》1962年第11期,小武),后来被一些修辞学家定义为一种修辞,有人称之为“移情”。 通感是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其他感官的表达,它们相互转移,并将一种感官的感觉转移到另一种感官。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荷花池上的月光》中的两句话: >>>More

15个回答2024-06-26

<>你只适合失踪,不适合见面。

11个回答2024-06-26

我亲爱的朋友:你好! 我是薛丽颖。

我真诚地尊重你,爱你,谢谢你! 我很高兴也很荣幸能够在这里见到你! 你知道,所有精神疾病的根源都是缺乏自信。 >>>More

6个回答2024-06-26

长久的爱在你心中,就像很多人常问这世上有没有真爱一样,其实真爱在你心里,只要你真诚付出,执着追求,勇敢牺牲,真爱就会发生在你身上,永恒的爱就是你的爱。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