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黄河流域污水排放总量已从上世纪80年代年均20多亿吨激增到现在的40亿吨左右,几乎翻了一番。 年化学需氧量排放量约140万吨,氨氮排放量每年134万吨,分别超过黄河水环境容量的1 3倍和1倍左右。 黄河五类五类劣质水质占比居高不下,水质恶化导致的事故时有发生。 特别是在水资源十分稀缺的黄淮海地区,劣质水体占40%至50%,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供需矛盾。 据水利部统计,目前我国有300多个缺水城市,受灾人口超过1亿人; 农村地区有3亿多人饮用不安全饮用水,其中约1亿人饮用有害物质过量,6300多万人饮用高氟水,200万人饮用高砷水,3800多万人饮用苦咸水。
饮用水中有害物质含量过高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并且有增加的趋势,导致人们的饮用水安全,并威胁到他们的健康。 总体看,在一些地区和河流流域,水污染呈现出由支流向干流、由城市向农村、由地表向地下渗透、由陆地向海洋延伸的趋势。
-
灾害:水土流失、洪水。 究其原因,由于规划不合理、过度放牧、过度采伐、农业布局不合理,植被减少,造成植被得不到及时恢复等灾害,水土流失导致河床淤积加重洪涝灾害的发生,又因该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 而黄河流域更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等灾害。
断流:黄河在秦岭山脉淮河以北,有冰冻期。
-
污水排放总量从上世纪80年代平均每年20多亿吨激增到现在的40亿吨左右,几乎翻了一番;
-
今年年初,以挥发性苯酚为代表的包头段遭受了前所未有的严重污染,挥发性苯酚和氨氮超标数倍到几十倍,因为包头市生产生活的主要水源来自黄河,120多万市民只能喝“苦水”。 记者在包头市环保局向国家局报告的资料中了解到,黄河挥发性苯酚污染的主要原因是五粮量苏海总排水量的排放,氨氮污染主要来自宁夏和包头。
-
20世纪50年代以前,黄河经常发生洪水甚至改道等严重灾害。 在2000多年的历史记载中,黄河下游发生了1500多次决口和洪水,26次重大改道。 有记载说,黄河下游大致流经河北,从现在的子崖江到天津附近的海域,称为“豫河古道”。
从公元前602年黄河第一次大改道到公元1855年现在的河道,距今1128年,黄河从现在的河道向北流淌,从天津、丽津等地入海; 后来,它向南走,抓住了淮河入海,灾后影响了海河、淮河和长江下游约25万平方公里。 每一次违规都造成重大损失。 1933年,下游地区发生突破口54起,面积1万多平方公里,人口360多万。
1938年,国民党在郑州以北的花源口开凿黄河堤坝,淹死89万人,造成著名的黄河洪泛区。
黄河是水少、泥沙多的河流,水泥沙分布不均是由黄河流域所处的气候带和地质地理环境决定的。 黄河干流长5400多公里,流域面积75万平方公里,自西向东横跨干寒干旱半干旱气候带,流经海拔4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1000-2000米的黄土高原和0200米的华北大平原。
黄河下游的洪水一直备受世界瞩目。 历史上,黄河有句“三年两次断,百年一次改道”的说法。 从周定五年(公元前602年)到1938年的2540年间,有记载的洪水有543年,堤防决堤1590多次,主要河道经历了五次大改道和迁徙。
洪水影响了北部的黄淮海平原,北部的天津和南部的江淮河,包括河北、山东、河南、安徽和江苏省的黄淮海平原,全长250,000 km2
由于洪水泛滥,黄河有时被称为“中国的悲哀”。 洪水经常夺走下游两岸许多人的生命,冲走村庄。 4000多年来,中国人一直试图通过修建堤坝和挖掘水道来疏导洪水来保护这些定居点,但黄河仍然经常泛滥。
在洪水发生时,1887 年有 200 多万人死亡,1931 年约有 300 万人死亡,1938 年有 500,000 多人死亡。据中国有关记载:1938年,国民党军队为了延缓日军的前进,炸毁了郑州以北花源口的黄河堤岸。
这种疯狂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导致89万人溺水身亡,1200万人无家可归。
-
黄河在历史上多次决堤,带来了很多生机,也带来了肥沃的土地,历史上多次发生水利、水利工程建设、现代小浪底工程,而目前不仅发生洪涝灾害,还有泥沙和严重的水土流失。 从历史上看,我家是黄河的老路,算上黄汛区,但也给平原带来了冲击,种了庄稼。 总之,如果人类能够善用它,保护环境,黄河就不是什么可怕的东西,它仍然是我们家门口的母亲河。
-
黄河流域水污染调查:“母亲河”已成“三害”。
5月下旬,记者走访甘肃、宁夏、陕西等省区黄河畔,亲眼目睹了黄河中上游水污染现状和危害日益严重。 随着城市工业化程度的提高,黄河流域污染形成了点源与非点源污染并存、生活污染与工业排放叠加、各种新旧污染与次生污染相结合的严峻局面,黄河流域的污染程度已远大于淮河。 受污染的黄河已影响西北和华北地区16亿城乡人口,其中农业、农村和农民受害最深。
从青海,经甘肃、宁夏,到内蒙古,沿黄河,能源、重化、有色金属、造纸等高污染工业企业,废水排放量逐年增加。 由于污染治理滞后严重,污水处理率低,许多企业达不到排放标准,一些企业一再取缔非法排放,导致每年排入黄河的废水量增加。 但随着西部地区开发进程的加快,老牌高污染项目仍未得到完全控制,西部地区新建高污染项目。
一些来自东部的污染企业纷纷涌向西部,加剧了黄河的污染状况。
-
苏州省环保局局长赵伟民表示,作为黄河贯穿该市的唯一省会城市,兰州的污水管网渗透率仅为12 2。 相对较小的污水处理和收集能力远远不足以处理日益增长的城市污水量,导致黄河沿岸污水管道和沟渠网络密集,大量生活污水直接排入黄河。
-
曾经与江淮河流域相媲美的黄河,由于植被匮乏、人口增加、人类疯狂开垦和砍伐树木,已经发生了变化。 2000年来,发生了1500次溃口和26次改道,折磨着两岸人民。
这篇文章让我想起了几年前我在报纸上读到的关于黄土高原严重水土流失的新闻报道。 我深知无限制开垦土地和破坏植被的悲惨后果。 现在,黄土高原光秃秃的; 但谁能想到绿色会成为这里的主色调呢?
风吹过,黄土高原上的黄沙布满了大地,一波三折,这片高原的环境可以说是从天堂变成了地狱。
黄河的变化给我们敲响了警钟,黄河因为人民的恶行而变得残酷。 据资料显示,黄河原本是人类的发源地,我们的祖先之所以选择在这里居住,是因为这里气候温暖,风景优美,非常适合人类居住。 但现在呢?
这一切都消失了,从古至今,黄河每年都会冲破堤坝,杀害无辜人民。 作为中国人,我们怎么能对母亲河的各种变化无动于衷呢?
这一严酷的现实反映了森林遭到破坏的严重后果。 在这里,我想向世界发出呼吁:“如果我们不采取行动,就要保护森林。 毁灭的不仅是黄河,整个美丽的世界也将变得荒凉! ”
-
黄河被切断了。
自1972年以来,黄河经常被切断。 造成流动中断的原因有很多,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
全球变暖——近年来随着全球变暖的加剧,一方面河流蒸发量明显增加,另一方面春夏季上游冰川融化吸收大量热量,导致内陆局部温度低于平时,减小了内陆与海洋之间的温差, 进而造成季风减弱,季风从海面到内陆带来的水蒸气不足。尽管全球变暖通过融化冰川增加了上游水的流量,但它并没有抵消蒸发增加和季风减弱的影响。 因此,中下游地区的水量逐年减少。
2.植物破坏——黄土高原植被严重受损,缺乏植被保护的土地逐渐荒漠化,蒸发量变高,土地干燥,地下水需要不断吸收,流经河流补充。 3.
落后灌溉方式——黄河中上游大部分流经经济欠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缺乏节水灌溉技术和资金,大部分被淹,黄河浪费严重。 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上游降水量极小,中游是主要补给区,但水土流失严重,季节变化大,下游流域面积小,补给量少。 流域人口增长迅速,人口增长速度远远超过粮食增长速度; 近几十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黄河沿岸工业和城市的用水量不断增加,黄河灌溉面积不断扩大。 水库调节能力低,水资源管理不统一; 水费低,低水价不能唤起人们的节水意识,工农业浪费水量巨大; 环境污染大大降低了黄河水的利用率。 沿河的工厂排放了过多的废水。
-
主要自然原因有:1黄河流域大部分地区属干旱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年降水分布不均,夏季降雨量大,冬季降水稀少。 因此,黄河年径流量变化较大,经常出现水流中断现象。
2.黄河含沙量大,淤泥堆积,下游形成地上河流,破坏了河水与潜水的互补机制,使黄河不能通过两岸潜水来补充,而是通过潜水来补充。
3.今年的全球变暖使本已干旱的黄河流域降水更加稀少,黄河水源不足。
主要人为原因有:1长期的森林砍伐严重降低了黄河流域的植被覆盖率,土地的蓄水和蓄水能力下降。
2.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全市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量急剧增加,再加上水资源的浪费,导致黄河水资源严重减少。
3.黄河流域农业灌溉方式未得到改进,耗水量大,水资源利用率低。
4.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加剧了温室效应,导致气候持续变暖。
1、长江,古称长江、大河,是亚洲最长的河流,也是世界第三长的河流,也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全长6418公里,发源于青藏高原东部, 横跨中国西南、中部和东部地区,在上海流入东海。长江流经中国五分之一的国土面积,养活了三分之一的中国人口。 长江文明和黄河文明常被列为中国历史、文明和经济的两大源泉。 >>>More
1、长江,古称长江、大河,是亚洲最长的河流,也是世界第三长的河流,也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全长6418公里,发源于青藏高原东部, 横跨中国西南、中部和东部地区,在上海流入东海。长江流经中国五分之一的国土面积,养活了三分之一的中国人口。 长江文明和黄河文明常被列为中国历史、文明和经济的两大源泉。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