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利玛窦为代表的传教士是第一个使用罗马字母标记汉字的人,但字母拼音的发明者是陆建章。
1605年,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马泰奥里奇(公元1552-1610年)利用他和其他几位传教士制定的一套计划,将汉字拼成罗马字符,写了四篇文章,并寄给当时的水墨专家程俊芳,程俊芳将其编入他的水墨书《程氏水园》。
1626年,法国耶稣会传教士金尼格在杭州出版了《西方儒家耳眼词典》,这是一本用拉丁字母拼音的汉字词汇表。 注音中使用的方案在根据利玛窦计划修改目标。
1815 年至 1823 年间,英国传教士马礼逊编纂了一本汉语词典,其中他使用自己设计的拼音方案来拼写汉语的粤语方言。
陆建章是中国第一个创造拼音文字的人。 发明音韵双、左右横写,右边是首字母,左边是韵母,加上鼻音符号和声调符号它是如何拼写的。
陆建章. 紫雪桥(1854-1928),福建通安人,晚清学者。 他创造了一种新的汉语拼音,是汉字改革的先驱。
陆建章9岁入学,18岁考科举,落地后在私塾任教。
1979年回厦门,教授汉英、西汉,并参与《汉英词典》的翻译工作。
1892年(清光绪十八年),陆建璋将自己创作的汉字刻字编纂成书——《新字一览》,其中“天下新剪字”是中国人制定的第一套拼音文字方案。
1906年,出版《汉字北京切分法(一、二)》和《北京汉字切分法》
1913年后,厦门剪字经过修改,更名为“汉字”,并于1915年以“汉字新字”的名义出版。
-
汉语拼音的发明者是中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周有光,他于1955年进入汉字改革委员会,从事专职语言研究。 他对汉语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作了全面、科学的阐释。 周有光是汉语拼音方案的主要制定者,主持制定了《汉语拼音正字法基本规则》,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编辑《汉语拼音词汇》,成为计算机汉语词典的基础,被誉为“汉语拼音之父”。
不过,周老不承认这个称号,周老却谦虚地说:“我不是拼音之父,我是拼音之子。
2007年获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奖特等奖。 2017年1月14日,刚刚过完112岁生日的周先生突然去世,但他的汉语拼音却一直造福着我们,也造福着我们的子孙后代。
-
汉字拼音是用拉丁字母书写的,当然最先发明汉语拼音的是一个外国人。
1582年,明代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以传教士身份进入中国,1605年在北京出版《西文奇迹》,其中有4篇关于汉字的文章,全部用拉丁字母的语音发音加注,这是第一次用拉丁字母来拼音汉字! 这被认为是“最早的拉丁字母汉字拼音方案”。
1610年,法国传教士吉尼格来到中国,1625年,他用拉丁文写了一本书,记录了汉字的发音,Xiru Ear and Eye。
利玛窦的《西文奇迹》和金尼格的《西洋儒家的耳眼》影响了汉语拼音的产生,是汉语拼音的鼻祖。 这些书在启发后世学者利用拉丁字母制定相对完整的汉语拼音运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
中国古代汉字的发音大多采用“切二字”的发音方式,如“咚”(皆笼切)。 这种方法太麻烦了,无法阅读。 1610年,一位名叫金尼格勒的法国传教士来到中国,他是一位中国问题专家。
1626年,他写了一本名为《西中乌儒耳眼》的书,其中他第一次用细凳丁的拼音字母准确地记录了汉字的发音。 在华期间,他结识了韩韵、王铮等人,并在他们的帮助下,根据利玛窦等传教士用中文撰写的西文著作《西文汉字的奇迹》,编纂了中国第一部拉丁化拼音字词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汉字拉丁化纲要》是原汉字改革委员会(现国家语言委员会)汉语拼音程序委员会在1955-1957年汉字改革期间研究制定的。 这种拼音方案主要用于汉语普通话发音的注释,作为一种汉字的普通话音标。 1958年2月11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了该计划。
1982年成为国际标准ISO
7098(中文罗马拼写破坏了核旅法)。 一些海外华人地区,如新加坡,在汉语教学中使用汉语拼音。 2008年9月,中国台湾决定将汉语音译政策从“通用拼音”改为“汉语拼音”,涉及中文英文翻译的部分将要求使用汉语拼音,该政策将从2009年开始实施。
汉语拼音是一种辅助汉字发音的工具。
紫苏是唇形科紫苏属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中国,现在主要分布在印度、缅甸、日本、朝鲜、韩国、印度尼西亚和俄罗斯等国家。 具有一定的药用功效。 还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可用于生产食用油、浸没制品、化妆品等日用品。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