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完《晨花夕阳》,我感悟了。
当我第一次读这本书时,说实话,我并不是很理解它。 就连《从百草园到三尾书房》那篇文章,我也像不懂一样学了起来。 我甚至想:鲁迅的这些文章,看样子像是在跟你聊天,怎么能算是杰作呢?
后来又看了几遍,才知道,这么一本名著,不该当成美文,其实这本书里的文章好像在“聊天”,这也是鲁迅文字的魅力所在。 它看起来很朴实,甚至是口语化的,但为什么它如此引人入胜? 正是因为简单,才让人觉得很亲切,仿佛他站在你面前跟你说着什么,“说”到激动,话语就会变得很热情,让人细细品味、感受鲁迅的点点滴滴。
俞大富这样形容鲁迅的著作:“鲁迅的作风简洁如匕首,一寸铁能杀人,刀见血,能抓住要点。 是的,这个特点在《二十四孝图》一文中表现得很清楚。
一开始,他用“寻找咒语”从侧面指出中心,然后讲述了他童年的故事。 其实鲁迅先生是有话要说的,他说自己小时候看过《二十四孝》,其实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那就是对孩子的不重视。 这难道不应该反映出孩子们没有阅读他们应该阅读的书,人们视而不见吗?
可是,我又想了想,现在的孩子连读书都不想了,连读书都不想了,他们不想读书了。 看看那些渴望读书却不读书的孩子们,现在我们有书可读却不想读书,难道不难过吗?
我喜欢《晨花与夕阳》中描写人物的文章。 首先,这些文章的内容对我比较有吸引力,因为我喜欢看各种各样的人,再加上鲁迅轻松生动的语言,读来读去,你仿佛看到了站在你面前的那个人。 比如《阿昌与山海经》描写了鲁迅家的保姆阿昌。
文章生动地描绘了中国农村劳动妇女在旧时代非常典型的形象。 有人把这篇文章比作鲁迅从记忆的土壤中培育出来的一朵异常美味的“晨花”。 的确,对于这个女人,鲁迅不仅不避讳写她的美丑,反而怀着真挚的感情怀念着她的一切。
无论鲁迅是欣赏她,无聊,喜欢还是讨厌她,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他的感情。 而且我还发现,这个“大妈”和我们研究过的文本中的“孔吉吉”很像,她们都是旧中国的同一个人,经历也差不多,比如名字都被遗忘了,昵称也是随意的。 可怜的人啊!
现代散文集《晨花晚摘》收录10篇回忆散文,由鲁迅先生于1926年2月至11月撰写,前5篇文章写于北京,后5篇文章写于厦门,总标题《旧事重温》发表在半月刊《满元》上, 而在增编前,又增加了《小序言》和《后记》,改名为《晨花晚摘》,1928年9月由北京维明学会出版,被列为作者编纂的“新文集”之一。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