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魔方作文后的“书虫”

发布于 文化 2024-02-24
4个回答
  1. 匿名用户2024-01-25

    每个人都有童年,每个人的童年都不一样,但我们每个人都像高尔基的童年一样贫穷吗? 不,我们没有,我们在家里。

    是独生子,是父母掌心的明珠。 高尔基的童年不如我们幸福,他的家庭也不如我们幸福。

    高尔基从7岁起就没有父亲,和母亲和年迈的祖母住在一起,其他孩子都有新衣服,但他没有,只有几块补丁。

    衣服和书包。 然而,他没有抱怨他的母亲,而是更加努力地学习,并准备孝敬他辛勤工作的母亲。

    这本童年读物记录了高尔基童年的一些故事,中间还夹杂着一点苦涩,还有身为人的真相:高尔基也能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中。

    我真的很佩服这种成功。

    高尔基从小就非常喜欢数学。 在一堂数学课上,老师给班上的学生提了一个问题,题目是:“1+2+3+4+......100=?

    这对很多学生来说都很难,他们都很着急,只有高尔基算了一下,等于5050。 从此以后,老师不再因为他家境贫寒而看不起他。

    相反,我认为他在数学方面非常有天赋。

    我们应该向高尔基学习,孔子说得好:“见德之人,想一想。”

  2. 匿名用户2024-01-24

    阅读后印象的基本思路如下:

    1)简要描述原文的相关内容。如书名和文章、作者、写作年份、原书或原文内容摘要等。 写这部分的目的是解释感受的来源,并为接下来的讨论铺平道路。

    在这一部分,要突出“简化”二字,不能大段地描述我们读过的书和课文的具体内容,而要简要描述一下与我们的印象直接相关的部分,省略与我们的感情无关的事情。

    2)明确基本点。选择你感受最深的一点,用简洁的句子说清楚。 这样的句子可以称为“意见句”。

    这句话表达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意见句”在文本中的位置可以灵活,它可以在文本的开头、结尾或文本的中间。 对于刚接触写作的学生,最好使用直截了当的方法,在文章开头写下你的想法。

    3)围绕基本点提出事实和理由。这部分是讨论的本体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陈述事实和推理来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从而使论点更加突出和令人信服。 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的是,所阐述的事实和论证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服务于基本观点。

    4)围绕基本思想与现实联系。读完后的好感觉,要有时代气息,有真实感。 要做到这一点,你必须善于与现实联系。

    这个“现实”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 在与现实对接时,也要注意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观点服务,而不是一味地把观点联系起来,从前到后脱节。

    以上四点是写作和阅读感受的基本思想,但这个思想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必须善于灵活掌握。 例如,“原文的简要说明”通常以“澄清要点”为前提,但也可以将两者的顺序颠倒过来。 此外,如果第三步呈现的事实是社会现象或个人经验,则无需写第四部分。

  3. 匿名用户2024-01-23

    周国平曾在《读书的习惯》一文中说:“人类的习惯是各种各样的,阅读就是其中之一。 请看这句话。 我现在忍不住怀疑这是不是真的。 我想即使有,也很少。

    我周围都是“爱读书”的人,表面上拿着一堆书在看,但仔细看,他们不是在看笑话书,就是在看漫画书。 但是,有些人会非常认真地阅读一些教科书或辅导材料。 但我也不认为他们真的喜欢阅读,他们阅读是为了某些目的,而且他们有一些强迫的情绪。

    而另一些人只是为了阅读而阅读,也就是说,他们只是喜欢阅读。 我不认为如果你出于某种功利目的而阅读,你就不会得到真正的读者从书中得到的满足感。

    从古至今,爱读书的名人很多。 歌德曾经说过: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我国伟大作家鲁迅先生曾说过:”我扑向书籍,就像一个饥饿的人扑向面包一样。 据官方统计,中文年均阅读量不足10本书,而在日本、法国等国外一些国家,人均年均阅读量在10本书以上。

    差距是巨大的。 为什么会这样? 我认为这有两个原因:客观上,社会生产力发展迅速,经济运行平稳。

    成年人为了维持生计,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工作,这导致没有时间阅读,学生背负着继续接受高等教育的压力,家庭作业超负荷地加在学生身上,剥夺了他们在课外阅读的时间。 从主观角度来看,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在手机、电脑、电视上花费了大量时间,这导致很多人现在没有时间或不愿意阅读。

    那么面对这样的环境,我们该如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呢? 首先,我想我应该尝试读一些书来找点乐子。 培养阅读兴趣,让自己愿意阅读。

    然后腾出更多的时间阅读,不要总是抱怨你没有时间阅读。 时间就像一块海绵,总会有挤压。 但要养成读书的习惯,就必须像周国平所说的那样,把读书作为生活的基本需要,觉得不读书是不合适的。

    就像宋代诗人黄谷的名言:“三天不读书,会觉得语言无味,面目可恨。 ”

    无论阅读是否成为一种习惯,我们都必须尽可能多地阅读。 读书不仅能带给我们知识,还能带给我们精神上的满足,在这个需要大量人才的时代。 多读书对提高一个人的文化素养和竞争力有很大帮助。

    所以我们必须读好书,好好读书。

  4. 匿名用户2024-01-22

    书虫读书笔记。

    人类的习惯有很多种,阅读就是其中之一。 但凡人是有习惯的,对世界也有特殊的眼光,甚至有一个属于他的特殊世界。 但是,与其他习惯相比,阅读的习惯可以使人获得更广阔的视野和更丰富多彩的世界。

    我们也许可以把人分为读书的人和非读书的人,他们生活在非常不同的世界里。

    根据我的经验,人们阅读与否的习惯在青少年甚至童年时期都很明显。 回想起来,我觉得这本书太可爱了,它只是我上小学时读的一本普通的儿童读物,它讲述了一个淘气的孩子的各种恶作剧,让我笑出声来。 从此,我不再对书视而不见,而是用钦佩的眼光看待它们,我的眼睛里有一个书的世界,能读不懂的书都会让我的眼睛发痒,我相信其中一定隐藏着一些有趣的东西,等着我去看看。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感兴趣的书籍类型肯定会发生很大变化,我对书籍的兴趣从未减弱。 现在我觉得,一个人读什么不是次要的,而是前提是他一定有读书的爱好,只要他真的爱读书,迟早会在书中找到自己的知己。

    读书的习惯和所谓的苦学是两回事,而且是关于乐趣的。 因此,一个做作业、背诵课本的学生,一个从事专业研究的学者,都不能称为有阅读习惯的人。 有读书习惯的人,不仅要读书,还要看课外书、专业以外的书,也就是所谓的闲书。

    当然,这并不妨碍他对自己的职业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取得巨大成就。 英国哲学家罗素(Russell)是以自己的专业做到这一点的人之一。

相关回答
1个回答2024-02-24

读完《昆虫》,这本书让我非常着迷,原来昆虫世界有那么多的奥秘,我知道:清晨,蝉是如何脱壳的; 螳螂如何滚动粪球; 蚂蚁如何吃蚜虫分泌物。 还弄清楚了: >>>More

4个回答2024-02-24

暑假的时候,妈妈在作文学校给我买了一本《快乐作文》,我非常喜欢这本书,这本书教会了我们很多写作文的方法。 >>>More

5个回答2024-02-24

读完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写下你所接受的感受、经历、教育和启蒙,写出来的文章叫做“阅读感受”。看完后怎么写出感受? 阅读后印象的基本思路如下: >>>More

2个回答2024-02-24

读完《生活》后写感受时,可以从自己想要表达的主要情感入手,语言要简洁明了,要条理清晰。 >>>More

1个回答2024-02-24

千里之外,当长老送书,安慰长久之心,也就很幸运;如果更加屈辱,又如何报答遗物?这本书很深情,就是长辈们不忘父辈,他们知道长辈们深深地想念着父辈。 >>>More